短篇小说|虚中生花(第六章5)

走出会议室,阳光终于冲破云层,洒在沟渠村的每一个角落。金色的阳光驱散了阴霾,给村子带来了温暖和生机。老戏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仿佛也在为自己的新生而欢呼。村民们和开发商的矛盾暂时化解,大家开始为老戏台的保护和开发项目的规划忙碌起来。

老罗、老王、老杜、老张几位大爷望着老戏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的笑容在阳光下绽放,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他们知道,这场捍卫老戏台的斗争,不仅保住了村子的文化记忆,也为沟渠村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而陈宇法官,用他的正义和智慧,书写了一段法律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篇章,成为了沟渠村村民心中永远铭记的英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戏台的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春日的暖阳温柔地洒在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穿梭。他们小心翼翼地修复着戏台的每一处破损,尽量还原它当年的风貌。古老的木材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与清新的泥土气息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工匠们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细节,仿佛在唤醒老戏台沉睡的记忆。

老罗大爷每天都会来到施工现场,他的身影在工人们中间显得格外亲切。他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慨。他常常给年轻的工人讲述老戏台曾经的辉煌,那些精彩的戏曲表演,那些热闹的节日氛围,让年轻人们也感受到了老戏台的魅力。

“你们看,这戏台的柱子,当年可是承载了多少人的欢乐啊。”老罗大爷轻轻抚摸着柱子,眼中闪烁着光芒。他的手指顺着柱子的纹理缓缓滑动,仿佛能触摸到过去的岁月,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老王大爷则主动承担起了监督工程质量的责任。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工地,仔细检查每一道工序。他对施工的要求极为严格,绝不允许有丝毫老王大爷则主动承担起了监督工程质量的责任。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工地,仔细检查每一道工序。他对施工的要求极为严格,绝不允许有丝毫马虎。“这是我们村子的宝贝,一定要修好,不能留下任何遗憾。”老王大爷严肃地对施工负责人说道。他戴着老花镜,认真地查看木材的拼接处,用手轻轻敲击,听着声音判断是否牢固。一旦发现问题,他立刻要求返工,毫不含糊。

老杜大爷和老张大爷也没闲着,他们四处收集关于老戏台的资料和故事。他们穿梭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拜访村里的长辈,翻阅陈旧的族谱和笔记。每找到一点线索,两人都如获至宝。在一间昏暗的老屋里,老杜大爷从一位百岁老人的回忆中,得知了老戏台在民国时期曾举办过一场轰动全县的戏曲大赛,众多名角云集于此。老张大爷则在一本泛黄的日记里,发现了关于老戏台建造者的详细记载。他们把这些珍贵的资料小心整理,准备在老戏台改造完成后,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让后人也能了解这段历史。

开发商那边,也按照约定,积极推进整个项目的规划。他们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师,将老戏台融入到小区的整体设计中。围绕着老戏台,规划了一个文化广场,广场上设置了一些介绍沟渠村历史文化的展板和雕塑。设计师们在现场反复勘查,测量尺寸,绘制图纸。他们力求将现代建筑风格与老戏台的古朴韵味完美融合,让整个小区既充满现代生活的便利,又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们要让这个小区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承文化的场所。”开发商的负责人说道,他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在他的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项目的设计图和效果图,他经常对着图纸沉思,想象着未来小区建成后的样子。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老戏台的保护工程顺利完成。焕然一新的老戏台重新出现在村民们的眼前,它既保留了原有的古朴韵味,又增添了一些现代化的设施。戏台的木质结构被精心修复,朱红色的漆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仿佛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台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经过工匠们的细心打磨,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老戏台重新开放的那天,沟渠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清晨,阳光洒满整个村子,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也在为这个特殊的日子欢呼。村里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红灯笼,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一大早,村民们就纷纷涌向老戏台前的广场。孩子们穿着鲜艳的新衣,在人群中嬉笑奔跑,手中挥舞着彩色的气球。老人们穿着整洁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互交谈着,回忆着过去与老戏台有关的点点滴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