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天看10页,坚持下去。
结果,在头五天是真的每天看十页,等看得深入之后,几乎一字一字地看过去,不忍停下,开始一天三四十页,后来竟到深夜还在看。
最后一天,只剩薄薄的几页。结局要到了。特别等到周五看,为什么呢?大概是想到周五是一周工作日的结束吧。
《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著的,李继宏译本。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源于电视里的介绍,何老师的介绍,朱老师的介绍。在去成都回金的火车站里的一家书店,又看到了这本书,那时候对未来很是迷茫,尽管现在还是这样。未来在不可捉摸的地方。
看到这本书,也没想价格多少。拿起它和另一本书欢欢喜喜去付了钱。在两天左右的火车上,终归有了归属感。在火车上却只是短短读了几页。无法静下心思,再是旅途劳累,睡眠。书好好地保管好放进包里。
一个学期过去,终究没有翻过。
这学期,总想着要挽回过去丢掉的时光了。还好,为时未晚。
任何时候,只要你想,书总不会放弃你,因为书一直在等,等你打开它,发现新的故事,友爱,童真,纯洁,悲哀,背叛,同情,救赎,保护……
有多久没看过一整本书了?想起以前,总是甘之如饴。回复旧流年。
打开书本,阿米尔和哈桑童年的回忆迎面扑来,从脑中构造了一座城市,有他们的家,还有园子里他们共同记忆的那堵“病玉米之墙”。阿米尔教哈桑读书识字,有所保留嘲笑哈桑,哈桑不以为意,一心一意珍惜着阿米尔。
这都是作者笔下描绘得细致入微,翻译家翻译词汇丰富的结果。我陷进了那个假构世界。殊不知或许在另一边这是真实。
童年的美好止于阿米尔对哈桑的嫉妒,止于他们风筝比赛后,止于哈桑和阿里离开家后。
风筝比赛后,能干灵敏的哈桑,他履行了承诺,他真的追到了那只被阿米尔打败的风筝,却发生了难堪的事,对哈桑身心造成难以磨灭的伤痛。
阿米尔看到了,是的,他急切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去找哈桑。他看到了那难堪的一幕,起先,他可以救他,他却怕了。
后来,更不敢救。他或许还是个孩子,恐惧,害怕。但他可以找人,他没有那么做。他止步了。或许还源自他心里对哈桑的嫉恨。
总之,事情发生了。发生后,他没有坦诚这件事。
远离哈桑,不跟哈桑玩,不管哈桑怎么说,怎么求阿米尔,阿米尔不肯接受他,重拾往日时光。即使哈桑没有怪他,反而对他一如往常的好。
阿米尔不敢面对他,不敢面对自己犯下的罪。他没有坦诚,没有救他,更没有安慰他,保护他。他懦弱,自私。所以他害怕哈桑,怕父亲知道这件事更不喜欢他。
他和父亲本就因为母亲的事有嫌隙,若是再因为这件事,怕父亲再也不会理他,他不想没有父亲。
于是,最终一次栽赃陷害,他赶走了哈桑,连同阿里。不管父亲如何挽留,他们都走了。父亲没有了从小长大的兄弟,阿米尔也没有了。
后来,发生了政局变动。
他们逃亡。
在另一个地方,相对于安稳的地方,他们开始了新生活。父亲只有他了。只有阿米尔,所以父亲对阿米尔很好。事实上,父亲对许多人都很好,他人缘很广,他总是帮助别人。
父亲辛苦工作,还跟阿米尔去旧货市场卖东西。
生活还在继续。阿米尔遇到了索拉雅,父亲生病了。去世前,他们结婚了。后来,父亲去世了。阿米尔和索拉雅都会去看他,给他墓前放鲜花。
一通电话打来,又开始了波澜的故事。
这儿有救赎的路。一切都是个圆。生活中很多事,从起点到终点,路上的遭遇都是为了那个起点或者终点的平仄起伏,让经过更深刻,有时是无奈。
是啊,当时那件事,一个孩子。总会有人知道的。
他去了。
为了自己,为了想去探寻……
拉辛汗病了,告诉他,哈桑的后来。
哈桑有妻子儿子,若不是为了他家房子的各种打理,等待他们回去。本来他在他自己家,可能可以跟妻子儿女幸福生活。
但哈桑还是决定回以前的家,帮助拉辛汗一起打理,他住回了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没有去住客房。
最后为了保护这个家,哈桑和妻子丢了性命。
而他,阿米尔,只希望他去救赎自己,去保护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还在那座人间地狱一样的城市,在一家恤孤院。
拉辛汗让他去接索拉博。那是哈桑在人间的一点希冀。
阿米尔考虑很久,凭什么呢?“哈桑是你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个消息让阿米尔震惊,阿米尔从未想到自己那么善良,助人为乐的父亲会是这样,原来也是为了救赎自己。
阿米尔决定出发去接他的侄子。
路上颠簸,他看见了不同的故乡。那不是故乡,那好像是一座废墟。还有遭受苦难的人们。人们都在苦熬。
终于到了恤孤院,却不见索拉博。追问之下,才知道被人“买”走了。
知道了那人,他们寻迹而去。体育馆见了残忍的一个场景后大着胆子,带着期待去了“买”走索拉博的人家里。却不知道那个塔利班的人是童年时候欺负过他们的阿塞夫,阿塞夫当然不可能放过他。
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要索拉博。”阿塞夫让阿米尔跟他打一场,赢了他就可以带走。
阿米尔答应了!最终他被打得体无完肤的时候,索拉博用弹弓救了他。正如孩子时候,他的父亲哈桑用弹弓吓唬走了阿塞夫,救了他。
阿米尔拖着鲜血淋漓的身体和索拉博离开了那个房子。
索拉博因为签证问题不能和阿米尔一起走。律师讲了个办法,但他们得分别几天。
索拉博在遭受迫害后对人的信任很少。而阿米尔答应过,他们不会分开。阿米尔还是开口了,当索拉博知道了这件事,激动万分,当夜在卫生间割腕自杀。
阿米尔接到电话,他无所顾忌地可以带他走了。却不料,索拉博血流不止地躺在那里。
送到医院后,他开始祈祷,用所有祈祷索拉博回来。
他回来了,却不复神色,没有言语,他失望了,对世界没有任何期待。他累了……
阿米尔问他,他都不言语,沉默。
阿米尔把他带到了妻子身边,他们一起照顾他,妻子原先想了很多,可以跟孩子怎么相处,陪他读书写字,讨论学习。
而如今,却是闭口不言的沉默。
不知道何时,才能唤起他孩子的童真。
放风筝开始了,他们去放风筝,跟阿米尔与哈桑小时候一样,阿米尔放风筝用了哈桑最喜欢的招数打败了绿风筝,绿风筝失去控制,摇摇晃晃地摔下来了。
索拉博的嘴角一边微微翘起。
“微笑。
斜斜的。
几乎看不见。
但就在那儿。”
阿米尔去追风筝。发现终于,索拉博有了回应。
曾经,哈桑去追风筝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现在,哈米尔好像在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可能是的,从书里见到。
世事有相似,也许遭遇的事不同,但人性的启迪类似。
我们曾做过的错事,总在不经意之间回到错事,生活就是一个圈,让回到原点改正再继续前行。不是负重前行,而是潇洒度过。
而不悔过,人心里的火苗,越烧越旺,不可收拾。直至万劫不复。
因此宽恕自己的最好方式,救赎自己,善待自己。不要让一个个轮回压垮。
昨天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很有感触,“当坏事要养成习惯的时候,一定要改变那种境况。”是在儿童读物《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里注意到的这句话,作者是德国的瓦尔特·莫尔斯,译者李世勋。我想我可以去找这本书看一看。
日复一日的自我感觉良好,沉醉于现在的患得患失,每日看上去精神矍铄,事实上疲惫不堪。皆是自己不懂调节,如逢场作戏,一场梦,一场空。
改变自己,追风筝去吧!
迎着朝阳,微风拂面。
“与其沉溺过往,不如沐浴晴朗。”追寻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成为自己向往的那样。
“爱你所爱的事,
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
继续找,
别停顿。”
不要犹豫,不要停止,因为这是你的生活,选择是艰难的,但突破选择,挑战自己,或许有另一番天地。
或许胜利会在前方,即使没有,不要气馁,之前至少你曾经努力,曾经用心,曾经经历。输赢与否,那都是人生。
——记忆中的一部分。以后来看,希望记起曾经的感受,不放弃。坚持下去。
今日读诗:
天净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