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默默无闻的春蚕,像蜡烛一样照亮家庭中每一个成员,一辈子只为家人的快乐而快乐,为家人的忧伤而忧伤,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回。
我的外公是一名英语教师,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任然重男轻女,只让儿子们上学,让成绩优异的唯一一个女儿———我的妈妈初三辍学,那是妈妈一辈子的遗憾和痛苦。
妈妈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夙愿,辛勤劳苦一辈子培养我们姐妹仨上学,经常对我们姐妹三人叮咛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农民还是最辛苦的。当我们贪玩不努力学习时,母亲不责骂也不责打,而是在烈日炎炎时带我们去地里干活,体验劳动好还是学习好,抓镰刀好还是抓铅笔好。妈妈的惩戒方式达到她教育我们的目的,真不愧是老师的女儿,教育子女有一手。
妈妈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这好歹也上到初三,在那个年代是可以当民办老师的,却嫁给了连小学都未毕业的爸爸 。妈妈又一次为了家庭做出牺牲,因为那个讲成分的年代地主孙女找贫下中农户全家人就不会被欺负,被歧视了,时代造就了父母的爱情。
幸运的是爸爸爱上了妈妈,在那个年代还写了一封情书,不幸的是被大舅截取把妈妈臭骂一顿,大舅瞧不起爸爸,不允许自己妹妹嫁给这没文化家境贫寒的穷小子。在大舅三番五次的阻拦中,两个年轻人却擦出爱的火花,有情人终成眷属。
父母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把我们仨拉扯大,父亲不甘心靠贫瘠的土地就这样艰难度日,父亲带着全家开荒栽种葡萄,母亲勤劳节俭,教育我们“人穷志不穷”,我家的日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过上幸福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