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博士的身心灵转化作品中,最早的《真原医》是博士以一位科学家和医生的角度,从饮食、运动、呼吸、思想与情绪管理等全方位的解说,描绘出一个人如何恢复到整体健康平衡的蓝图 。而《静坐的科学 医学和心灵之旅》则是博士在多年探索后,通过问答的方式把静坐的方法、原理、要领,对身心灵转化的益处,和静坐过程可能发生的现象和疑问做一个汇总及说明。这两本书都着重在身体的调理和功夫的修炼上,从《全部的你》开始,博士开始将重点转到意识层面。
博士说全部的你,意思是除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指称的“你”、“我”以外,还有更大的“你”,也就是我们更大生命背景,两者加在一起称为全部。而假如全部的生命是一个圆的话,那么我们现在体验的生命只占其中一根针那么一条小逢的部分。嗯,是有点夸张;但博士就是这么说的。
简略的说,博士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我们人为什么被局限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而生命更大的部分是什么,以及如何活到这更大生命的部分里。在介绍这本书的观点前,我先盗用下史蒂芬·柯维的三幅女士肖像图。这个图或类似的图很多朋友应该都应该看到过。
图一很明显是一张少女的侧面肖像图,脸部凸出的部分是鼻子和睫毛;图二也是一张年轻女士图,只是绘图的角度更侧面一点,鼻子没有那么明显了,项链换了一个款式;图三就明显是一张老人的图片了,一位双唇紧闭的、严肃的老人家。对吧,都很明显吧!可是,各位亲,假如你首先看到的不是图一,而是图三呢?先看图三再看图二,没有图一。你还会认为图二是一张少女图吗?我想你会和我一样认为图二是一张老人家的肖像画。原本是项链的地方,现在是一张更严肃的嘴巴,原本的耳朵变成了眼睛。一位不折不扣的严肃得甚至有点邪恶的老人家,没错吧!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的大脑从不同的认知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些结论都是对的。假如我们没有转换角度看事情,我们就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正确性,从而产生许多的误会和争端。小至发生口角,大到国家战争,无不和这类误会及认知局限相关。
这个图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秒钟的启示。而我们掩藏内心的痛苦却如影随形。“某年,那个人做了什么事给我造成好大伤害”,“某日,我做错了什么事情,简直无地自容羞愧难当”,“这个人怎么说这些话,总是恶意中伤我”,“我明天一定要去做某某事”,等等这一系列的故事、规划才是我们大脑里停不下来的主旋律。你我就是这样,随着我们生命中各种喜乐哀乐的故事而起舞,或则欣喜若狂,或则暗自神伤;亦或愤怒发飙,亦或自责自弃。总之,我们大都在这些情绪中不停轮回。
生命本是很好过、很单纯的。一个瞬间,再接着下一个瞬间。从一个瞬间转到下一个瞬间而已。然而,通过“我”,我们会把一个简单的生命状况扩大,让自己完全过不去。
我们在讲“我”的时候,其实很少是在指我们的身体, 更多是指由我们的身份、工作、家庭、头衔、经验、形象、财产、生活故事等的一个组合体。【每个人都无形中把 “我” 和 “我的生命状况” 混淆了,变成同一件事。通常在讲 “我” 的时候,其实在含糊的指称 “我的状况” 或 “我的故事”。】这个 “我” 称为小我,或是局限的我。他是【不断通过因果成型;也是通过相对、比较的逻辑,也就是我们脑的分析逻辑而建立的。】 因此,可以说这个小我几乎全都是我们感受、情绪和念头的组合。他的特点是总想通过各种“动”(殚精竭虑的思索、抓取更多、对立对抗、自我怜悯、自我责难、自我得意、加害者、受害者等等)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维持自己的存在。
举例说明,我们最常见的受害者心态,比如父母关系的受害者,婆媳关系的受害者,夫妻关系的受害者,同事关系的受害者等等。就是小我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受害者形象,把造成痛苦的责任推给对方,来为自己的正确和无辜辩护。这种辩护表现在外就是抱怨指责,表现在内就是暗自神伤、为自己痛心不已。痛苦和摩擦越强,小我的存在感就越强。这个念头和情绪组成的小我就是靠这些区隔、分离、对立、摩擦才可以生存和壮大。
身体本身的需求是很少的,吃饱穿暖、片瓦安身即可。但是念头的“我”却总感觉欠缺而很难满足。我们总是渴求更多,希望通过更多的物质或更高的成就来完整自己。好的工作、好的男(女)朋友、大的车子、大的房子、更多钱、更多知识、更高的头衔等等,似乎拥有更多就会更完整。却没有仔细反思出 ‘外求的心将永不饱足’ 这个事实。有了还要更多,永远不够。因此,总是在各种追逐中痛苦不安。“修行”也一样,凡是我们在各种“修”的过程中有一个“求”,比如求更好的静座状态,天眼、脉轮的开启,大小周天运转,甚至仅仅是求更好的心态;都是这个“我”所主导的行为。即使真有求到,也都是无常,也会有消失的一天。
我们就是这样通过各种 “动” 来追求 “圆满”的。但我们会在这个世界出生,本身就代表不圆满。成长的过程也总是感觉到缺憾和受限。这也就造就了我们不断追求,希望能更完善自己、圆满自己的机制。而由于我们的局限认知,又把我们的状况和故事当成是我们的全部,也就只好使你我在这个世界不停的追逐轮回,饱受各种痛苦折磨而无法自拔。就这样往复循环,使我们被囚禁在这个形象的世界,生生世世,无处可逃。
在负责人体正常运转的自律神经中,交感神经负责“战”或“逃”的应急反应,副交感神经负责放松身体。神经系统分不清是在现实遇到了危机(如路遇野兽)还是念头引起的紧张情绪(如难过痛心),都会引发交感神经收缩身体,使肌肉内脏处在一个紧张状态。而由于我们总是追逐更多、更好的习性,也就注定了我们会将注意力放到欠缺和不满的地方。而注意力集中在不满足和缺陷,就必然产生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情绪也就必然导致交感神经的收缩。久而久之,我们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情绪的“萎缩体”。这个萎缩体很容易被环境中遇到的负面事件激发,也很容易被同样的萎缩体激发,【甚至也会不断找受刺激的机会,好伺机反弹、退缩、痛心,跟周边的人都闹得不愉快。就好像通过萎缩体,我们可以把周边的事端放大,让自己和别人总是过不去,引发一连串的负面影响,这就是萎缩体之间的共振。】 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也快速的造就了各种萎缩。这就是我们常常见到周围两句不对就大声对峙,或者其他各种负面事件见诸报道的原因。
情绪的萎缩导致身体的长期紧张,是我们现代人致病的主要因素。副交感神经对身体的平衡作用,对调整身体健康就显得尤其重要。博士告诉我们一个启动副交感神经的妙方:舌抵上腭。这个方法是博士在跑步的过程中,受到神圣启发而领悟到的。它可以让我们身体放松、呼吸更深沉,帮助调整很多慢性疾病。博士亲自验证有效,你值得拥有哦😊。我也正在尝试中,由于时间尚短,没有特别的经验可以分享,只是感觉对调整呼吸确实有帮助。
情绪的萎缩反过来也强化我们逃离当下的动机。我们总是呆在过去的回味和未来的企盼中,忘记了最重要的“这里”“现在”,忘记了其实没有所谓的过去与未来,只有 “这里” “现在” !
虽然跟身边的人在交流,但心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很少停留在“这里”“现在”,反而追求的都是“别地”“未来”!我们把 “这里”“现在” 当做一个通往“彼时-彼地”的桥梁、楼梯,要通往更好的未来、更好的地点、更好的生活状况。进一步说,回到这个世界,我们都以为 “别的那里” “别的瞬间” 会比 “这里” “现在” 更好!
过去和未来只是我们大脑的一个回忆与投射而已,从未真正存在过。每一个过去都是 “这里” “现在” 这个当下瞬间累积的。只有这个瞬间是真实的,其他都是头脑的故事。【再强调一次,过去不存在,只是一连串的念头。更不用讲还没有发生的未来,它也只是一个念头的投射。但是通过脑的运作,我们把过去跟未来当作事实。“我”不断地产生反应甚至抵抗,让身心萎缩。】
可见,导致我们烦恼痛苦的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我们的大脑!而大脑的运作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进行的。你我就被这些虚拟的念头牵动着神经和情绪,在这个二元世界中翻滚。是不是像极了游戏人物?😄 所以人生如梦,可不是感叹,是真的如梦!!只是晚上的梦由于我们大部分感官在休息而大都记不得,白天的梦却清晰无比罢了。
前面说只有 “这里” “现在” 是真实的。有个真实就一定有一个空间可以让这个真实展现。就好比我们看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幕墙才可以呈现这个电影内容一样。让这个真实瞬间展现的,我们可以称为无限大的背景。所有的宇宙万物,你、我、动物、植物、矿物、外星生命、星光体等等,都在同一个背景里面上演。而你我上演的这个人生,可以称为前景。前景+背景就是我们全部的生命。而这个背景有无限大的可能,活在这个背景里,再无烦恼、再无痛苦,只有无限的平安与喜悦。
可惜我们都被这些瞬间累加的故事带走了,只知道前景,不知道还有个无限大的背景。背景在这个世界展现的方式就是通过 “这里” “现在” 。这里——空间,现在——时间;再没有其他的空间和时间,“这里” “现在” 就是唯一展现生命真实的地方。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活到这个瞬间里面去。活到 “这里” “现在” ,自然而然就活到了一体生命之中。
活到 “这里” “现在” ,就是不要被脑带走,带到过去的回顾与未来的期待上。确切的说就是把脑浮想联翩的功能放下,只专注在当下瞬间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总是不小心就被脑海的联想投射带走了注意力。
在这里,博士就推出一个重要的观念:臣服。臣服不是对生命中的某个人唯命是从。臣服是把自己交托出去,交托给生命背景,交托给宇宙,交托给每一个当下一刻。不管当下每一刻发生什么都完全接受、接纳、允许、包容。遇到高兴的事,接受;遇到痛苦的事,接受;被骂了,接受;被骗了,接受;生病了,接受;损失了,接受;无法接受,接受。。。 一切接受,一切包容,一切都不去反弹,脑海自然再没有杂念牵动自己的神经,也自然就和宇宙合一,自然融入到一体生命中去。
再进一步讲,我们是在主动选择当下一刻,选择了我们面对的痛苦,选择了生病,选择了损失。。。选择了一切。主动选择了当下的一切,你我还会去抵抗、反弹吗?还有不接受吗?
其实,看看周围大自然。有哪个动物、植物、矿物不是活到这一体生命中去的?一颗树在那里,风来了就随风而动;雨来了就任由雨刷;大地干涸,叶子都焉了,也就如此而已。直到死掉,死掉就死掉吧,它不会留下遗嘱,要他的种子看护好曾经的领地。
臣服,也就如此而已。一起ok,一切都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还会疑问,臣服了、大脑没有念头了,我们是不是像个傻子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了?是不是形同走尸?不是的!!完全活在瞬间,头脑虽然没有杂念,却成了我们的工具,帮助我们活出最精彩的当下一刻。人类艺术上的伟大创作,无不是在这种无思无想的一体意识状态下发挥出来的。在完全活到当下瞬间的状态下,虽然大脑没有抗争、没有杂念,却有清醒的意识,清楚的觉知到周围和自己的一切。觉知到自己有想,也觉知到自己无想;觉知到自己清醒,也觉知到自己昏沉。。。一切都能清楚的觉知,清楚的觉知却不对觉知到的事物做分别判断,这就是醒觉的状态。这也是人最大的福报,也是人与动物、植物、矿物的区别。
我对任何人、任何东西都没有任何期待。不期待任何变化,更不用讲对那个情况要有什么彻底的转变。我对这世界没有任何要求。充分地体会到一切本来就已经如此。
活在醒觉的状态,对一切经过我们的人和事都不判断取舍;【事情来,我处理。人来,我交流。问题来,我解决。】 人来人往,事来事去,都没有挂碍。自然活出宁静安详,自然活出平安喜悦。这时,或许还会有痛苦的经历,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反弹,痛苦很快也就过去。而忽然发现,虽然没有在求更顺的人生,却发现人生自然顺利起来了。
这就是活出全部的你的样子,你期待不?还是想继续在这个形象的世界里打滚,继续在烦恼痛苦的情绪中不断轮回?如果你想活出全部生命的宁静与平安,我真诚的邀请你和我一起踏上杨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的旅程吧!
祝福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