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出自《管子•权修 第三》的话告诉我们,小树要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生长,培养一个人才更需要经过一段长期的过程才能实现。国之固本,教育为先,教育强基,师之能也。教师的能力关系社会教育强guo,关系学生业精心远。为培育时代“四有”好教师,抓住教师成长规律,让教师从理论学透,素养培养,深耕课堂,青苗育长,沉思研究等五个方面提出教师成长“三年蝶变”行动具体要求:
一、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指导实际行动的指南,浮于表面的学习只能徒增负担,教师花费时间而未得到实惠,因此,我们落实学习跟踪制度,丰富学习成果的呈现,真正把学习融入日常的各个环节。
1.我与课标同行
(1)线上线下谈新课标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更新了版本,当前又出现疫情等不稳定性因素,所以,更多的学习方式改为线上形式,这对教师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不可控性,我们要实现带领教师分章节的细读,使每个教师不仅有读的过程还要有反思结果。同时创新学习方式,教科处将组织老师在小红书上录一版电子新课标音频供老师收听。
(2)课标核心内容分享
学会分享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学校除了组织教师收听收看专家名师的分享,我们自己身边的名师也要试着向老师分享学习新课标内容,定期定人定主题的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完全的吃透教材和课标内容。
(3)课标内容达标测试
学了,听了,分享了不一定真正弄懂了,为了掌握老师们对新课标的学习深度,每个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新课标知道测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能指导教学的思想,杜绝“浮,假,虚”的学习现象。
2.我与专刊同学
专业性学术刊物是一线教师与专、特名家一次时空的对话,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教师细仔的观察,深度的思考,精炼的表达。所以,我们的老师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会看,能思,懂写的专业型教育写作教师。
(1)坚持学习一本学科专业杂志
开学前学校统计一下老师需要看的专业教育杂志或报纸,由学校统一订阅并放教导处管理,提高杂志的使用率。
(2)尝试撰写一篇专业发表文章
教师每天都与学生在一起,一定会发生很多故事。在课堂中也一定会产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反思,以及教学方法的提炼,所以,每个老师争取每个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勤写作的老师。
(3)参与编辑一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学校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有更多的选择,让教师减轻教学中的负担。学校力争每年开发1-2本校本课程。
3.我与名师同振
名师的示范效应是给教师最直接的影响,也最能和老师产生职业发展的共鸣,所以,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聆听名师的成长分享,关注名师的动态,甚至是努力的参与到名师主持的活动中去。
(1)校内名师成长经历分享
学校定期组织本校市、区级骨干教师开展“我的成长在路上”的主题分享,把自己在阅读、写作、备课、上课中的做法向我们一线老师分享,把成为骨干教师的心路历程向老师分享。这样的分享同时也促进本校名师更进一步的向上发展,在分享中学会反思,在分享中产生更高的职业愿景。
(2)关注一位国内名师动态
倡导教师都应关注国内至少一位名师的动态,形式可以是关注名师创设的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等等一些定期发布相关文章的信息宣传平台。
(3)参与一位名师主持活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名师在对某一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我们可以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提前领略前方的风景,减少我们多走弯路,所以,每一位老师都要加入一位名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教育写作营等活动。
二、个人素养
教师是培养人的人,所以在能力上应该是优于其他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个人素养虽不能对教学产生直接的作用,但却能陶冶情操,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使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三字一画一机能力提升
(1)粉笔字
粉笔字天天写,但写的效果并没有进步,这就是没有专业性的练习,为提高教师粉笔字的美观,每天上交一件粉笔字作品。
(2)钢笔字
(3)毛笔字
(4)简笔画
以上两字一画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三选一练习,每天提交一件作品。
(5)办公软件与微课运用(off es、WPS、班班通、希沃白板、剪辑师、喀秋莎)
开展问题式的培训,进行任务主题式的比赛。
2.写与说的对话
(1)教育叙事
教师每天都围绕着学生转,随时都会发生着意想不到的故事,这就要有细腻的情况,睿智的眼光去发现和体会,并用文字把他记录下来。每个老师每学期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教育叙事。
(2)演讲
教师几乎天天在讲,但离真正的演讲又有一定的距离,没有经过刻意的训练,演讲也只是讲话。
(3)朗诵
3.特长
(1)琴棋书画
(2)体育与健康
(3)信息技术与创新(编程、航天航模、信息技术运用、3D打印、AI技术)
以素质教育部为主统筹安排。
三、片区教研
1.课例共赏
(1)语、数、英学科难点知识课例;
(2)智慧作业、班班通、梦想课堂融合课例;
(3)小学科达标课例;
(常规教研制度)
2.竞赛课
(1)区级崛起杯、市级园丁杯、省级赣教杯
(2)信息技术+教学(赣教云)
(3)年度教师、年度思政教师、年度班主任
(教师竞赛制度)
3.师徒结队
(1)新入职教师展示课
(2)师徒常态课互听
(3)徒弟定期汇报课(考核达标课)
(师徒结队制度)
4.名师培养与引领
(1)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
学习评选条件,积累材料,让自己有资格参加评选。
(2)校、区级名师工作室建设
参照市区级名师工作室条件开设本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3)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赣教云)
本校还没有教师达到开设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资格,所以,先组织教师参加个人网络空间的建设。
5.试卷评估、作业设计与无纸化测试
(1)试卷评估小组(赣教云试卷征集)
试卷出题是考验一位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定期组织参加赣教云的试卷征集活动和本校试卷出题任务。
(2)低段年级无纸化测试
形成一二年级语数学科无纸化单元测试系列化。
(3)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结合智慧作业平台,关注学生课后作业的精准辅导,探索分层作业设计,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科研
(1)个人市级课题
(2)市级攻关课题
(3)省级集体课题(省电教馆、省基地办)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五、预期成果
1.过程性资料
2.专业刋物发表10篇
3.培养区骨干教师6人,市骨干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
4.培养区级年度教师1人,年度思政课教师1人
5.区级教学竞赛比赛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若干名
6.编著校本课程5本
7.市级课题结项60人,市级攻关课题2个,省级课题3个
8.名师工作室获奖2个
9.其他竞赛获奖若干
10.教师加入各级专业协会3人
高新区第三小学
2022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