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后照出生于1491年的弘治年间,系明孝宗朱祐樘与长皇后长子。于1505生继位,系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
对于朱厚照的身世历史上有争议,野史与坊间存在“郑金莲之子”的传说。争议是源于生育纪录异常、郑旺妖言案发酵以及画像遗传特征差异等多重线索。但正史明确记载,明孝宗改变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子嗣稀薄,他与张皇后育有二子一女,其后一子一女早夭,仅留长子朱厚照,
民间的传说也给朱厚照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他称帝后,宁王朱宸濠以传言作为政治利用价值,以朱厚照“非朱氏血脉”为借口,公然发出“清君侧”的檄文发动叛乱。幸亏王守仁(王阳明)平叛成功,稳定了朝纲。
童年的朱厚照博闻强记,聪颖过人,他学会了几种语言,能与藩外人交流。父皇母后更是宠爱有加,这种过度的溺爱养成了他放荡不羁、骄纵任性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与作明君必备的虚怀若谷、严谨自律的态度是大相径庭。
因而,历史(特别是古代的言官)对明武宗朱厚照多有菲薄,这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明武宗在正徳年间做了几件离经判道的事情,遭到大臣的一致非议。
豹房事件:事实上豹房并非武宗独创,是贵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元朝时期已有此风气,明代继承及武宗时期达到鼎盛。正德初年,武宗在西苑建造豹房,耗时五年耗银二十多万两建造了二百多个房间,建成后明武宗奈不住深宫高墙的寂寞,索性住进豹房,而所谓的豹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养豹之所,也非一般意义上单纯的游幸之地,里面除了豹子老虎等还有美女、乐工供其玩乐。朱厚照的私生活极为混乱,娼妓、已婚妇女、甚至孕妇他都召幸。后来豹房成了武宗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地,有人认为豹房不仅是是正德年间的娱乐胜地,也是那时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指挥基地。
出逃事件:明朝历代对边境侵扰一直持防御态度,可朱厚照自幼热爱军事,他主张主动出击蒙古鞑靼,1517年边疆告急,他决定御驾亲征,遭群臣的强烈反对,于是他秘密行动。第一次他深夜带领亲信出宫,计划前往边境,行至居庸关时,被巡守御使张钦拦截,后被随行官员追回宫中。朱厚照照心有不甘,第二次趁张钦离岗时率亲信强行冲关,成功抵达大同,在应州与蒙古小王子部交战取得胜利。史称“应州大捷”。尽管取得战功,但他的私自出征确实属于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漫作风,为摆脱皇帝身份的束缚,他化名“朱寿”并自封“威武大将军”。这都被朝臣们视为荒唐之举,完全丧失了作为天子的威严。
宠宦事件: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1505~1521),宠信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八虎”(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投皇帝所好,组织市井游戏等多项荒唐活动,使明武宗沉述享乐,荒废朝政。掌控司礼监的刘瑾利用朱厚照的懒政怠政干预朝政,独揽奏章批阅大权,架空皇权,并安插党羽控制内阁和军队。民间称其为“立皇帝”,与朱厚照的“坐皇帝”相比,权力更力。宦官专权造成了社会动荡,引发民怨,导致国家治理体系瘫痪。虽然朱厚照看清了宦官的本来面目,知途迷返,刘瑾最终被凌迟处死,但积重难返,瘤毒致深,为明朝中后期政治衰败埋下了伏笔。
正德十五年(1520年)朱厚照驾崩,享年30岁。对他的早逝,史传他在一次南巡的时侯,途经清江浦翻船落水,被救起后长期患病,次年病逝于豹房。被称为“坐帝”的明武宗终于成为“卧帝”,结束了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不过,现代史学家对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与传统史料多有分歧,现代史学家对朱厚照亲征蒙古不认为私自冒险的冲动行为,而是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责任感和担当。取得应州大捷,说明他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作战的实力。对其许多荒诞行为,现代史学家则视为打破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权制上的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当年明月在《明朝的那些事儿》中,对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大致可概括为:作为普通人,他天性自由、光明正直;但作为皇帝,他任性荒诞、未能履行帝王职责。
这一矛盾性评价客观又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