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是否是少年

酷热中,迷上李宗盛的《山丘》。穿越人潮,耳中始终回响着那句句触动人心的歌词。

也许是三十岁男人的困惑吧。度过了近似“间隔年”的经历后,迎来的不是人生的大彻大悟,而是一阵阵现实的追击,是几乎叫人喘不过气的担子。

仿佛是要将曾经“侥幸”逃脱的东西重新倾注,几乎是在“真空”的“间隔年”,让我养成了与生活的距离,然而,当返回之后,这种“距离”的急速拉近更叫人痛苦难当。

许多年前,充满羡慕地看着他人为了自己心灵的成长而踏上旅途,可当自己亲身经历后,所收获的更多是某种焦虑,一种被他人甩在身后的焦虑。

半夜,睡不着,也静不下心看书,肆意浏览着视频,看到刘若英多年前拍摄的电影《征婚启事》。看着影片中略显青涩的面庞,几乎有些另类的叙事手法,竟然能体会到在那荒诞之下的某种无奈。

影片中,自称“吴家珍”的女主角在刊登了“征婚启事”后遇到了各类光怪陆离的男性(或女性),看似积极地为自己人生着想的行为,最终抵不过一个盲人来道破“真相”:连“吴家珍”这个名字,也不过是女主角逃避现实的某种手段。

总说现代人很“酷”。是将所有心事放入内心最深处保险柜中的那种“酷”。其实,这话说对了一半。“酷”是事实,却与现代与否无关,更重要的是年龄的增长。当成长到必须依赖于各类心灵鸡汤才能保证自己不垮下去的时候,即使拥有了片刻的逃离,我们也会不可避免地变“酷”。

前阵子,朴树那执着于音乐而甘愿清贫的故事“再次”刷爆朋友圈。糊里糊涂中发现,自己到底还是免不了被鸡汤浇灌,到底还是依赖于各类鸡汤的。于是,明白了:哦,原来自己也到了该“酷”的时候了。

一直很赞同任继愈对“三十而立”的解释。他说,这个“立”不是站立的意思,而是“位”的意思,所以,三十而立,即是说,人到了三十岁就该找到自己的位子了。媒体说,朴树是“归来仍是少年”,可他们没说,那么多人归来已非少年。

几年前,曾写下怀念台湾诗人周梦蝶的文章,想想,所幸,还能写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成都,这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成都,这座来了走不脱的城...
    仰望星空_4295阅读 504评论 0 4
  • 哈,真的无所谓好与坏, 烦恼一转即是菩提。
    雨泽儿阅读 177评论 0 0
  • 贾琏,已经是荣国府最拿得出手的青年子弟了。 有一定能力 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
    唐砚阅读 1,009评论 1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