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你奶奶今年好像变了。”
我问哪里变了。
父亲说“现在能想着你们了,有好吃的也会让你们过去拿。”
我不经思考便脱口而出:“有用吗?”
父亲不再说话。
但是,妹妹和我有着不同的感受,她说“奶奶总是让我去她家吃好吃的,奶奶对我好!”
我觉得我不应该再去向妹妹解释什么,她还太小,有些事,按照她所能看到的样子去理解,对她来说应该是最好的。
祖母有六个孩子,父亲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作为祖母生的第二个男孩,父亲应该也是倍受宠爱的,但这一切似乎与父亲没有什么关系。
祖母偏爱除了父亲以外的任何一个孩子。
父亲如今已经五十岁了,依旧保持着听书做笔记的习惯。
有时在教育妹妹学习时,他还会脱口而出一段《出师表》。
有时,我也会听到他感叹“就算当初我读了初中也好啊!”
确实,在父亲该上学的年纪,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他成了家中辍学承担家庭责任的那个人。
但是父亲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祖母对他多一分的关爱,父亲依旧是那个最不讨喜的孩子。
因为父亲耿直、从不多言、他总是默默做事,就算感觉到祖母的偏心,他也从未表达过不满。
直到我越来越大,逐渐能察觉到大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家庭聚会时我与哥哥弟弟的差别待遇。
因为这些,我曾向父亲做过无声的反抗,父亲并没有责备我,只是跟我说,要懂事。
从那次起,父亲只要从外边回来,就会给我带零食,会和母亲一起给我做爱吃的饭。
我不再因为那些事感到沮丧,我知道父亲和母亲是爱我的,他们会一直宠爱我,保护我。
上大学后,我会和母亲谈一些生活上遇到的事情,母亲也会向我吐露她年轻时的经历。
有一次,我们谈了很久。
看着母亲从一开始的欢喜到后来的失落,我才知道母亲与父亲的不易。
母亲说,怀我的月份很大时,她还在田里干活,生下我后,她也没有受过祖母的照顾。后来分家了,我们家的新房也是父亲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因为实在请不起工人,父亲只能自己去做。祖父祖母什么都没有过问,只说房子怎么建由父亲和母亲自己决定,他们不参与。
但是祖父祖母有什么事情,最先赶到的就是父亲。为祖父祖母忙前忙后的,还是父亲。
母亲说,她心疼父亲,想要和祖母理论,但又担心祖母对父亲更加疏离。
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很想忽视母亲讲述他和父亲年轻时的事情时眼里的泪花和难过。
我很希望那些不是真的。
但是,从祖母平时对我的态度,和她对母亲说话时的强势,我能辨别出母亲讲的事情,可能会有夸张,但都是真真实实发生在她和父亲身上的。
后来,可能是为了让我在未来有亲情的陪伴,也可能是为了弥补没有男孩的遗憾,父亲母亲又要了一个孩子。仍是女孩。
如今,我已成家,妹妹还在上小学。可能是父亲和母亲做的榜样,我依旧会定时去看望祖母,带些她能看得上的礼品,虽然她已经不再像我小时候那样对我冷淡,但我们还是亲近不起来。
妹妹却是爱说爱闹的,她的感情和心思从不保留,虽然有时说的话对祖母来说有些冲撞,但从祖母的神色中并看不出当年对我的严厉与不满,反而看起来很慈爱,她可能是真的喜欢这个肆无忌惮的丫头吧。
或许,时光能让我们遗忘了曾经的芥蒂,也能让我们变得温和。
只是,有些东西,是时光也弥补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