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导读
上篇说完《周王室》,本篇介绍春秋时期。“春秋”一词代指一年光阴。孔子根据鲁国(东周诸侯国,孔子的老家)史官记载发生重大事件的记录整编成书,命名为《春秋》,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春秋时期”。
文章为作者个人学习整理,如有描述不当之处,还望不吝赐教。图片为网络获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齐桓公始霸
齐国从一开始就是"大国"。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武王伐纣的核心人物,姜子牙。周武王事成后大封功臣和宗室,第一个就把齐国封给了姜子牙。齐国位于今天山东省境内,靠近东海和渤海,有渔盐的天然优势,很快就成为了富国。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时,管叔蔡叔霍叔起来作乱,史称“三监之乱”(见夏商周篇)。周王室又给了齐国一个特权:“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所以,齐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都要超过其他诸侯。
公元前685年,齐国出现内乱,国君之位空悬。在外流亡的齐国公子小白得知后抢先回国,继承了国君之位,结束齐国内乱,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鲍叔牙等人执政。对内整治经济,推行兵制改革。对外“尊王攘(rǎng)夷”,调解诸侯纷争,驱逐入侵的蛮夷。齐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感激齐桓王的拥立之功,送给齐桓公一份最高规格的大礼。得到周天子和其他诸侯的认可,齐桓公的霸业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齐桓公晚年,执政的核心人物逐渐凋零。管仲死后,齐桓公又亲信易牙,竖刁等人,国政日衰。齐桓公死后五子争位,齐国再次陷入混乱,齐桓公的霸业也人亡政息不复存在了。
- 晋文公四方之志
晋国初代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叔虞。周成王小时候和叔虞玩过家家,用一片桐叶做成珪(guī,古代可用作诸侯信物)的形状说:我用这个分封你。太史就跟他说“天子无戏言”,于是他就只好把唐地(今山西省境内)封给叔虞,国号为唐,后改为晋。
进入春秋时期,晋国陷入长达六十多年的争位内乱。直到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即位才结束。晋献公十分宠爱郦姬,郦姬就恃宠而骄。郦姬为了让自己儿子能继承国君之位,在晋献公耳边拨弄是非,排挤太子。最终太子不堪忍受,自杀身亡。另外两位晋国公子知道郦姬的目的,怕也被陷害,都纷纷出逃。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的晋文公重(chóng)耳。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才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晋文公即位后,任用贤能,修政惠民,晋国很快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公元前632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亲帅大军和楚军作战,在城濮大败楚军。这一战确立了晋国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之后晋文公在践土大会诸侯,还召周天子来参会,一时风光无两。
晋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诸侯国。有人把“春秋五霸”解释成“齐一晋四”,也就是齐国首霸,之后四次都是晋国称霸。虽然不置可否,但侧面也印证晋国的强大。
- 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国是春秋四强中立国最晚的。秦人的祖先是伯益(见夏商周篇),到周朝时只是为周王室养马和抵御西方戎狄的西陲大夫。周幽王被杀时,镐京陷落,周王室处在最危急的时刻。秦人在秦襄公的带领下,奋力死战,护送周平王东迁,立下匡扶社稷的大功。周平王东迁后封秦国为诸侯,与齐晋同列,但是封地要秦国自己去取。周平王对秦襄公说:西戎不讲道义,侵占我岐丰之地,如果你能夺回来,那块地就是你的封地。
虽然没有直接封地,但是有了诸侯的爵位,秦国就名正言顺地壮大,而且是以天子名义。秦襄公回去后隆重地祭祀了天帝,庆祝秦国的建立,然后就立刻投入到讨伐西戎的战争中。之后经过秦国几代君王的呕心沥血。到秦穆公时,秦国不仅取得了岐丰之地,还获得了关中平原(今陕西省境内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有了丰厚的基业。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有意东进。但是在崤山一战中,秦军被晋军埋伏,全军覆没,挫败了秦穆公东进的计划。既然东进不行,那就向西。秦穆公任用熟悉西戎事务的由余,挥兵西进,取得巨大战果,“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为日后的统一战争解决了后顾之忧。
秦穆公之后,秦国逐渐衰弱,直到春秋时期结束,秦国对阵东方诸侯也一直处于弱势。
- 楚庄王问鼎
楚国先祖是帝喾时期的祝融,掌管火种,据传也是黄帝的后裔。周成王时,祝融后裔熊绎(yì)才被分封到楚地丹阳(今天湖北省境内)。据传,楚国开国时十分艰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形容楚国开国时的艰难场景。可能也正是这种艰难环境造就了楚国“历代有名王”的传统。
楚国在江汉间“甚得民和”,逐渐强盛起来。周夷王时,王室衰弱。楚君熊渠说;我是蛮夷,可以不按中原诸侯的规矩封号,于是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王(后面怕被揍又去掉了),楚君的野心已初露端倪。公元前704年,楚武王再次僭(jiàn)越称王,周天子和诸侯也都无可奈何,之后也一直没去掉。公元前656年,楚国与齐桓公率领的盟军在召陵对峙,因互相忌惮对方的实力,最终选择握手言和。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楚庄王刚继位后就摆出“昏君”的架势,还下令“谁敢劝谏就杀谁”。但真正忠诚的人是不惧怕死的。楚庄王通过这次考验提拔了敢于劝谏的伍举和苏从,后来又任用孙叔敖为相,楚国大治。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讨伐戎夷”的名义陈兵洛阳,实现了历代楚王“观兵周疆”的夙愿。公元前597年,楚军在邲(bì)打败了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饮马黄河,正式称霸。
楚庄王死后,楚国在鄢(yān)陵之战中战败,失去霸主地位。之后晋楚召集诸侯举行弭兵之会,晋楚平分中原霸权,战事才趋于平和。
小结
看春秋时期的地图,很直观的看到,四大强国都地处边境,而且国土面积远超其他诸侯。所以外有强敌不失警惕之心,内有广袤国土作为发展之本,这大概就是齐晋秦楚能够称霸的原因吧。
本篇完,感谢阅读!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区留言,一起学习中国历史~后续将继续更新#中国历史入门系列 ,欢迎关注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