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曰:回益也。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尤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也。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尤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颜回颜子渊,素以忠厚内向、虚心好学、敬长尊师而著称于世,加之当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使孔门“三盈三虚”之际,唯其一人从未离丘半步,遂被孔子誉为生平最得意之弟子。自汉朝被世人列为孔圣七十二贤徒之首后,唐宋元明诸多圣主更屡屡为其追加谥号以尊其贤,加之现今山东多地祭孔时仍独以颜回配享,辅之聪慧子路戏之而后悔、善辩子贡坦言不及回等等有出处之记,坚实奠定了其在孔门中一人之下之崇高地位。据记,孔子闻其死后,恸对鲁哀公曰:“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更使我等多见一斑。
文首处之引言,乃颜回与孔子的几段对话,因文字颇多不能一一转引,遂此处将前因话头及其中概意赘述道来,有欲求甚解者自行查阅参悟便是。
对话起由是:有名孟孙才者,其母死后该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行为悖理悖情,却因为善于处理丧事而名贯齐鲁,颜回因其有名无实不得其解遂求教于师。孔子听后,盛赞其人“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为就先,不知就后”(了生死,无时间)、已入“寥天一”(类佛教之涅磐与菩提)之得道境界后,又用意而子与许由(上古两位隐士,许由更因尧帝因其贤而让位不受著名)的一段对白向颜回进阶开启。颜回听后,顿感生悟,便说“我进步了,因为我忘记(放下)了仁义”,孔子评道“不错,但还不完全,才刚刚入门啊”;数日再见,颜回再说“我觉悟了,因为我忘记(放下)了礼乐”,孔子之评却仍如上次;再数日后见,颜回此次说“我悟道了,因为我坐忘了”。这次孔子动作大异往常,“蹴然”,一下子就跪直了身子问“什么是坐忘啊?”颜回回答说“没有了肢体,没有了妄念,无形无智,与天地合而为一,是为坐忘。”孔子回答说“知同则无善恶无好坏,明化则知变化了无常,你要是到了这种境界,我也要以你为师了。”概是如此。
记得之前数篇诹文中都曾屡屡提及,中国古老哲学的道、释、儒三家均是以黄老为根,原为一生、出而为三,形变而神同,以这短短几句对白为例,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堪算是个明证了。乍一看,上面引述之文字即是孔颜之对,当是出自儒家之孔孟经典,可却着实不然。此孔颜之对乃出自道家三经之一的«南华经»之«内篇---大宗师»一章,为庄子所述。喜欢国学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儒之孟子批判墨子、杨子之处颇多,然却从未抨击过庄子,而因其文中屡有引述庄子之词句,则庄子后于孟子之说便不能成立,可见正宗儒道之连;反过来,孟子著中鲜有提到孔子之处,可庄子文中却屡有转记孔子言行,更见道儒之通;道家之庄子此处引述儒家孔颜对语,其中颜回过了三关,而禅宗之“过三关”亦与之有同,之中可见道、释、儒三家之通;佛家有三种“坐化”,其第三种坐化即为此文中之“坐忘”,加之佛家常言之“无常”更是借用庄子之言于此处,推究佛经传入的历史年代即是证明,可见之前谬语“禅宗将佛教思想与中国古老道家哲学契合默契”之语亦不算虚言。
好,知道了前因后果,我们便不再多叙闲言,转至我们今天的主题“坐忘不执”上来。
私以为,我们从事的金融市场投资投机,从交易操作的层面来说,就是一个“坐忘”的过程,而且何止“三关”!当然,减法的前提是先要有物,所以之前的加法自是绝不可少。因此,每个人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累积进行客观评估,然后再谈加减之道,否,则谬大也。在加法还没有完成的时候绝对不要妄谈减法,而当加法做到了一定程度之时,减法应是其必然后续之行。愚钝如我的经历就是佐证。加法的阶段用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减法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忆往昔,从用技术分析粗浅原理手工制图的1992年,一路到道氏理论、日本蜡烛图、江恩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随机漫步理论、海龟法则、时间空间理论、经济学原理、价值投资理论、市场操作学、市场行为学、心理学、统计学、反向理论、反射理论、系统操作理论、能量转化理论、混沌理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那十数年的加法,着实是哪一个“艰辛”二字了得,好在因为喜爱,始终艰辛而快乐着。当知识和实践累积到了一定的阶段,扬弃反倒是自然而然开始的,还当真没有丝毫的刻意。当然,我离那“坐忘”的境界是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的,诸君从我这“扬弃”二字就可见一斑了。可相对于“扬弃”二字,我对自己的经历感觉用那佛家的“无相、无念、无住”来形容之间的过程和感受,则还要更加贴切一些。正式建立自己的投资理念和交易体系之后,减法的过程就开始展开。之后,逐渐忘记了那数不胜数的中西两计的时间窗口,忘记了精而又却的波浪计数,忘记了一个个学习、自创、统计、交易实际验证过的近百个技术指标,忘记了市场心理和行为中复杂的综合换算,忘记了正反、能量、随机、和那所谓的最高秩序,忘记了好多好多,但却仍然不能是全部。现在,市场上实际事件的发生还在,经济数据和官方言论还在,K线和和均线还在,人家颜回是过了三关,我,起码还有三关待过,可见本性之愚钝不及。不过,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是,忘记,感觉并不是完全忘掉了,而是放下了、无住了、不执了。有如三丰之授太极与无忌,无忌并非忘记了所有的招式,而是不执于招术的具体形式和固有连接,融汇而贯通,方得圆转而无滞。以此论来,查老必我辈中人也。
有同好来言,问:先生是道教中人么?即便相熟的一些朋友也认定如此,在此简以作答。我哪里敢称作什么道教中人,抛开宗教,即便是哲学体系,我也不知将自己如何归类。如,我既重道家之体,又重法家之执,既好禅宗公案,又喜儒家礼义,称作家不是专业,称杂家又只阅中不通西,就算笑称坐家都称不上,因为常常外出走动,整个一个四方不是、八方不象。但个人却感觉甚好,因总觉有开放心灵者,方可兼容并蓄,唯蓄而少留、留而无住就是了,至于不留的境界还可望不可求。火星老弟留言转圣贤言道: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声声在耳,前途漫漫,我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忘记,需要放下,何止“三关”!诸君呢?
三历搁笔于200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