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都在和梁老师学习朗诵。有的时候在没有接触前我感觉我是会朗诵的。而且常常自信的运用着自己的优势。后来我才发现,好专业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发现,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似乎越激发我挑战的欲望。本来以为自己可以进入朗诵“活埋”里面。可是对那段历史只是知道,并无感觉。
回家看了很多大屠杀的资料,也听了很多。终有不理解与困惑的地方。是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历史了吗?“远离”应该在传统的意义上是不被允许的。可是对于我是真的“远离”。 我一直告诉自己,自己可以被代入情境,自己可以找到梁老师说的感觉,顿时特别羡慕他跳进跳出的情绪。
我一直告诉自己,自己可以被代入情境,自己可以找到梁老师说的感觉,顿时特别羡慕他跳进跳出的情绪。梁老师一直在引导我的情绪,一直在告诉我“慢下来”、“倾听”,多么好的两个词汇。长时间在英语的频率里,似乎找不到慢的节奏了。偶尔调和朗诵的节奏非常的舒服。这些可以中和学科弊端的学习,终将会带来改变吧,期待.
我问我到底获得了什么?是期待的感觉?是获得感觉后的喜悦?都不是,是一种经历,一种当学生的经历。这样的经历终究作用在我的学生身上。一定有我一般找不到感觉的学生。埋下种子,静待花开。也许某一时刻,便会生根,也许很慢。但是只要根向下生长便会有收获的希望。
而我接纳我自己无法带入的情感,欣赏自己回家仍然看视频、看电影寻求感觉,打算下一课再次挑战。
点满一个技能就向另外一个进发,“读书求深,修身求备”
纯宝贝,背着过的语法一个都没提醒。特别奖励了一张“大考”。从不找我过关,到慢慢尝试,我知道小丫头一定是不断充满了能量的过程。我喜欢这样奋力前行的孩子。我们都是普通人,既然没有老鹰的天赋,做一张努力的蜗牛也不错。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前进:)
每一个孩子都各有花期,有的先开,有的后开。静静的等,培养孩子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