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高中后,他也明显感到了高中知识的难度之大,而高中的周测,月考,联考等等各类考试,就像家常便饭一样频繁。孩子的成绩忽高忽低,起伏不定,随着成绩的跌宕起伏,我的心情也如过山车一样。
一边是紧张忙碌,高压之下的孩子,一边是起伏不定的成绩。有时候真的好想去劝慰一下孩子,可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说点什么。今天无意中看到王金战老师的文章《如何面对成绩起伏》,让我受益匪浅。
王金战老师在文章里告诉我们了两个观点:(一)成败得失皆有因
在他看来,成绩起伏绝对是一个好现象。
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但是很多学生,却总是让自己败不起,似乎学习成绩必须非得是直线上升的不可。从我的教学实践也能看到这一点,我教的所有学生,成绩基本上都是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没有见过哪个学生的成绩是一直上升的。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的过程,所以成绩的起伏再正常不过了。当一个学生要求自己的成绩非常稳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违背了正常的成长规律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绝对不是追求完美的过程。
考试中的失分就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只有听取这些警告,才能及时调整,才能在重大考试中发挥平稳、所向披靡。
(二)成绩波动要自信
现在的学生对于平时的、特别是高考之前的成绩波动都非常恐惧,总是把成绩的波动等同于退步。殊不知成绩的波动,特别是高考之前成绩的波动,对于学生而言,正是一个“天赐良机”,如果把握好这个机会,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最大的胜利。
王金战老师举的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
高考前一个多月,有个北京的高三女生,她的成绩一直很好,所以高考志愿报的是北京大学。考前做了三套外地模拟题,结果出问题了:她做的三套卷子,每一套都不超过110分,他平时的数学成绩通常都在130分以上。这一下她就慌了神了,原本临近高考压力就很大,现在又增加了这些压力,她一下子就被压垮了。这个女生想:还有半个月就高考了,我数学居然还有这么多问题,今年我的志愿报高了,北大肯定考不上了。所以这个学生就逼着她爸爸,非要把志愿改过来,还声称不参加高考了。家长一着急,半夜12点给王老师打了电话。
家长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讲了一遍,王老师说:“这事好办,明天让你的孩子到我办公室来,我保证,第一不用改志愿,第二今年她照样上北大。”对方没声了,他没想到我口气这么大,而且不容置疑。
王老师和这个高三女生的对话,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我对她说:“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现在离高考还有半个月了,你不会的数学问题,相对而言已经是个常数了,你能理解吗?”我看她有点不理解,就接着说:“也就是说,高考数学中130个左右的知识点,你不可能每个都会,也不可能每个都不会,对吧?”她说是,我又说:“所以你不会的问题相对来说已经是个常数了。”
“第二,你不会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对吧?也就是说,高考考这个题你不会,高考不考你还是不会,我说的你能理解吧?”她点了点头,我接着说,“现在离高考还有半个月了,在你不会的问题已经是个常数的前提下,你是希望在考试之前,你不会的问题暴露得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呢?”
她说:“我当然希望暴露得越多越好了。”
我说:“怎么暴露呢?不就是通过考试和写作业来暴露吗?你想想,你利用两个小时这么宝贵的时间做一套卷子,得了满分,这意味着从这张卷子里,你一个问题也没发现。你认为这套卷子对你重要吗?”
她说:“不重要!”
我说:“岂止是不重要,我要告诉你,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你拿出两个小时做一套卷子,竟然一个问题都发现不了,那不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嘛。所以你看现在,这三套模拟卷都得了不足110分,那相当于每一套卷子中都有40多分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这对你多重要啊!你抓住高考前的关键时机,把暴露出来的问题彻底消灭掉,那么你高考的时候不就是多了一分轻松,多了一分得高分的可能吗?学习中有这么一句话:‘只有平时多发现问题,高考的时候才能少出现问题。’你现在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烦意乱,怀疑自己不行了,你见过哪个考生能每次都拿满分的?所有的考生,都会带着一些遗憾走向高考的考场,关键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些遗憾。”
学生听我说到这个份上,心里的结已经完全解开了,她说:“老师,非常感谢您!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您就看我的表现吧。”结果她回家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只要遇到不会的题就兴奋。后来在当年的高考中,以超过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20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她的第一志愿。
读了这篇文章,我也不禁为王老师的教育智慧佩服不已。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些不利因素,如何利用这些不利因素,如何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
今天下午微信偶遇正在读研的妹妹景,为她现在的幸福感到高兴。她的一番话也点悟了我。她说:1、其实现在当老师,不一定非得是师范学院,以后都可以当老师的,最重要的是第一学历好,我们好多老师,教授,科研界大牛,也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如果说以后就当老师,那可以就只选择师范院校,如果说现在只是把教师这个行业当做一个职业选择的话,就没有必要只选师范类学校。
2、不同学校的王牌专业不一样,师范类学校也是如此,所以还得看多多以后想选哪个专业方向。
当年的小妹妹,如今长大了!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