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朱厚照自幼不受皇家规条管制,养成了任性妄为的个性。在执政初期,他宠信刘瑾等“八虎”,打击了朝堂的很多忠君爱国的臣子。刘瑾为武宗建立豹房,藏乐工、美女供其玩乐。武宗荒淫无度,荒怠朝政,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在刘瑾死后,武宗又宠信钱宁、江彬等奸佞小人,依然做着荒唐事。
武宗喜欢微服出巡,不是为了体察民间疾苦,而是为了寻花问柳。除了荒淫无度之外,武宗最为荒唐的就是喜好当将领,做驰骋疆场的事情。他曾经化名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朱寿,到宣府、大同、延绥去巡察西北部边境。在巡边的过程中,武宗与鞑靼小王子所率大军相遇。小王子闻知明朝边防守备严密,就撤兵了。武宗却命令军队追赶。好不容易与一小股鞑靼兵兵戎相见,杀死了对方16人,自己却死伤数百人。武宗不以为耻,反而兴奋地“凯旋”。
武宗还让吏部加封朱寿为太师,可谓荒唐至极。群臣见武宗如此胡闹,太失体统,联名上奏劝谏。没想到武宗恼羞成怒,下令将上奏官员逮捕,或杖死,或降职,或罢官,或罚长跪,制造了一连串冤案。武宗本想去江南巡游,却受到很多臣子的劝阻,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南巡的打算。
到了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十三日,朝廷才得到宁王叛乱的可靠消息。宁王叛乱引起了朝野的恐慌,唯有兵部尚书王琼坚信王阳明定能牵制住宁王。武宗皇帝朱厚照对此却无比兴奋,他终于可以借着平叛的名义御驾亲征,到江南走一遭了。武宗御驾亲征的提议又引来了很多臣子的劝阻。究其原因,不过三点:武宗是一国之君,绝对不能以身犯险;朝廷有那么多将领完全可以替皇帝分忧,不需要皇帝亲征;皇帝出征南方,动辄数万兵马,对地方和沿途百姓会造成极大的侵扰。
谁都知道武宗御驾亲征平宁王之乱是假,巡幸江南玩乐一番才是真。众臣之前劝谏武宗皇帝已经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如今武宗执意要亲征,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持反对意见。荒唐皇帝朱厚照想要趁着这个机会为自己宠信的臣子争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也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个供后人称赞的传奇。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八月,武宗自称威武大将军镇国公,命许泰、江彬、刘晖、张忠、太监张永等率领官军一万余人,前往江西征讨宁王。武宗所率军队在八月二十二日离开京师,第二天京师就接到了王阳明传来的捷报。
内阁首辅杨廷和得到捷报后,就命人将捷报文书快速送到武宗暂时停留的涿州。京师的杨廷和与跟随武宗出征的大学士梁储、蒋冕都劝武宗班师回朝,没有必要再去江南了。武宗和随行的将领、佞臣们都很不甘心王阳明夺了他们本该立下的功劳。江彬、张忠等人揣测到武宗不想回京的心理,就将矛头指向了王阳明。
他们诬陷王阳明与宁王有勾结,只是看到形势不对,才转头擒拿了宁王。有了这个理由,武宗就可以继续光明正大地巡幸江南了。武宗与众将、众太监都想把宁王朱宸濠夺过来,自欺欺人地玩一个建功立业的游戏。武宗在山东临清停留时,就派出张忠、许泰日夜兼程直趋南昌,命太监张永到浙江,驻扎在杭州。他们不是为了宁王朱宸濠,而是想威胁王阳明,逼其就犯。
张忠、许泰给王阳明罗织的罪名主要有四点:其一,王阳明与宁王朱宸濠有勾结的行为;其二,王阳明假传圣旨,调动各处兵马;其三,王阳明打乱了朝廷征伐宁王的计划;其四,王阳明放纵属下,抢夺宁王府中财物。在这四条中,只有第二条属实,但这也是王阳明迫不得已做出的决断。
张忠、许泰等人的意思就是想让王阳明把宁王朱宸濠放了,让武宗皇帝亲自抓一次。如此荒唐的事情,王阳明断然不会附和。在南京兵部尚书乔宇的帮助下,王阳明得知了张忠、许泰、张永等人的动向。经过深思熟虑,王阳明决定将宁王朱宸濠交给太监张永,以免除自己的祸端。
张永是直隶新城(今河北保定高碑店市)人,成化年间入宫做了太监。弘治年间,张永与刘瑾等八人共同服侍太子朱厚照,深得太子赏识,被命督显武营兵马。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武宗又命张永督十二团营兼总神机营,其后又与江彬共同掌管四卫兵将。在内宫中,张永更是掌管多处机构,与刘瑾的权势几乎可以匹敌。
张永虽然贪婪,却不屑于做愚弄君主、迫害名臣的事情。在“八虎”之中,张永逐渐被刘瑾排斥,两人矛盾激化。正德五年(1510年),张永与都察院右都御史杨一清共同前往宁夏平定安化王朱寘鐇的叛乱。虽然在他们率军到达之前安化王叛乱就被平定,但是地方上依然混乱不堪。张永与杨一清出榜安民,令各司、衙门安守其职,保百姓安居乐业。
回师献俘途中,张永在杨一清的劝说下,决定提前面见武宗,揭发刘瑾的罪行。经过一番波折,张永终于上疏劾奏刘瑾17条大罪。武宗闻听,便命人逮捕了刘瑾,最终将其凌迟处死。张永建立大功,他的两个兄弟被封为伯爵。因为张永也想仿效郑和封侯爵的故事,所以伪造了很多东西,却惹来了众臣的弹劾。
之后张永一度赋闲在家,但他依然心系朝廷。在正德九年(1514年)他又被重新起用,先为御用监掌印太监兼督京营事务,后又提督宣府、大同、延绥等处军务,拥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的权力。张永在武宗身边一直担着监军之类的职务,对军事还是十分了解的。他总是以大局为重,不与张忠、许泰、江彬等人同流合污,是一个相对正直的人。
王阳明在生死关头只能相信张永。他快马加鞭到了杭州,要求面见张永,却受到了阻拦。张永当初对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阳明镇抚南赣甚为不解。如今王阳明先后平定了南赣汀漳的“匪患”、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实在令张永刮目相看。他之所以不见王阳明,主要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毕竟张忠、许泰、江彬等小人要加害王阳明。
等见了王阳明,经过一番交谈,张永不仅为王阳明的才学、眼界所折服,还被王阳明的胸襟、气度所感动。他决定帮王阳明一把,将宁王收监在自己这里,还劝王阳明向武宗低头。王阳明不得已只能照办,但还是心有不甘。当闻听武宗已经到了扬州时,王阳明决定北上面圣,向武宗讲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免受诬陷之罪。
经过镇江时,王阳明拜访了原吏部尚书杨一清。杨一清是南直隶镇江府(今江苏镇江)人,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他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后为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他的才华可与唐代名相姚崇相媲美,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
杨一清在正德五年(1510年)与张永一同平定安化王叛乱,之后又劝说张永铲除了刘瑾。此后杨一清升任吏部尚书,为官刚正不阿,但随着张永赋闲,他也遭到了朝廷的冷落。为此杨一清不得不回归故里镇江,暂忍一时。杨一清与张永已经建立深厚的友谊,日后在官场上也是互相帮衬。王阳明先得到张永帮助,后请教杨一清,可算是找到了脱险的门路。
王阳明向杨一清道明了自己决意到扬州面圣的事情。杨一清知道王阳明这几年在讲学和“剿匪”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发现王阳明还是没有做到处变不惊。王阳明只知道以讲学宣扬自己的思想,以建立功勋博得朝廷的青睐,却不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无限风光来临的同时,各种诽谤也就随之而来了。在这关键时刻,最先要做的就是认清各方的情势。
能影响王阳明命运的势力有三方:武宗一方,张忠、许泰、江彬一方,张永一方。对王阳明最有威胁的是张忠、许泰、江彬这一方,他们可能罗织很多莫须有的罪名,置王阳明于死地。最能帮上王阳明的是张永这一方,只要给张永一定甜头,他很可能帮助王阳明在武宗面前美言。处于中立一方的就是武宗,会受到上面两方的影响。为了保住自己,王阳明就得趋利避害,也就是拉拢张永,减少张忠、许泰、江彬对自己的诬陷,向武宗示好。
王阳明已经将宁王朱宸濠交给了张永,也算是给了张永最大的甜头。而且经过与杨一清交谈,王阳明也相信杨一清会与张永联系,共同保护自己。现在最为迫切的就是阻止张忠、许泰、江彬等人对自己罗织罪名,那就得回到南昌。而且江彬与武宗同在扬州,王阳明贸然觐见,肯定会让江彬抓住把柄,弄不好当即丢了性命。经过杨一清的指点,王阳明下定决心火速回到南昌,阻止张忠、许泰的恶行。
此时此刻,张忠、许泰早已经领着北方的官军挺进了南昌城。他们来到南昌的目的有三:一是从王阳明手中夺得宁王朱宸濠;二是对宁王府进行查抄,搜罗金银财宝;三是尽量多地罗织王阳明的罪名,置王阳明于死地。可是朱宸濠已经被王阳明带到杭州,交给了张永;宁王府也已经被一场大火烧为灰烬,根本就没有留下什么金银财宝;王阳明并不在南昌,连直接盘问的机会也没有。张忠、许泰来到南昌,三个梦想都破灭了,不禁怒火中烧。
张忠、许泰将所有的怒气都发到了南昌官员和百姓身上。他们放纵京城来的将士在南昌城胡作非为,惹怒了吉安知府伍文定。伍文定对张忠、许泰横眉冷对,并有大打出手的架势。张忠、许泰为了杀一儆百,将伍文定绑了下狱。其实张忠、许泰抓伍文定就是为了给王阳明看,震慑南昌所有的官员。
打掉伍文定,就能减弱王阳明的实力。为了尽量罗织王阳明的罪名,张忠、许泰探听到冀元亨曾经去过宁王府,便对冀元亨采取了严刑逼供。他们让冀元亨承认王阳明勾结宁王谋反的事情,可是事与愿违,冀元亨以书生之躯,忍受了各种酷刑,却没有一句诬蔑王阳明的话。张忠、许泰将冀元亨继续扣押,施以严刑拷打。冀元亨在世宗即位后才被放出来,只不过出狱五日就去世了。
王阳明赶回南昌,知道伍文定被囚、弟子冀元亨被施以酷刑,甚为痛心。为了大局着想,王阳明只能暂忍一时,努力减少南昌的祸乱。张忠、许泰对王阳明恨之入骨,他们对士兵说王阳明夺了京军本应该立下的战功,并且将宁王府的财宝中饱私囊,更可恨的是让京军在南昌受苦。王阳明经过观察,知道若想让张忠、许泰离开,必须消除京军的疑惑,让京军真正认识自己。
京军来到江南,没有足够的住处,为此王阳明劝说南昌城中的百姓将房子腾出来,让给京军居住。这些让出房子的百姓暂时去附近的农村居住。王阳明又告诫城中百姓,如果碰到京军将士有困难,一定要尽量帮助。这个消息一传到京军耳中,就博得了京军将士的感激。因为天气已经转寒,京军初到江南,不能适应湿寒的气候,很多人都病了。王阳明为他们解决了暂时的栖身之所,令他们免受湿寒的侵袭。
对于因为水土不服生病的京军士兵,王阳明特意找来郎中给他们看病。对于客死异乡的士兵,王阳明让衙门好生安葬。王阳明这一系列真诚的举动博得了京军的信赖,使他逐渐在南昌占据了主动。
张忠、许泰见京军被王阳明感化,觉得不能长久待在南昌。他们决定向王阳明敲诈一笔钱,放过王阳明。可是王阳明并不吃这一套,反而向张忠、许泰说明了江西数年来的灾难、贫困。张忠、许泰一点好处都没有捞到,与王阳明算结下了冤仇。在京军的一片呼声中,张忠、许泰决定班师北归,王阳明等南昌官员特意到章江门码头相送。就在张忠、许泰登船之时,许泰给了王阳明一个下马威,提出要与王阳明比试射箭,算是送别。
许泰是武将,对骑马射箭自然在行。在很多人眼中王阳明是一个文人,很多官员都为王阳明捏了一把汗,怕王阳明在靶场上出丑。许泰将比试射箭作为评判君子的标准,如果王阳明拒绝,就算是认输,会被认为是胆小如鼠的伪君子。没想到王阳明爽朗一笑,应邀入了靶场。
许泰首先射箭,三支箭皆中靶心,显示了他非凡的箭术。王阳明心想这个许泰也非浪得虚名之辈,难怪武宗那么器重他。王阳明多年来疾病缠身,射箭技术又疏于练习,只好先给自己找台阶下。他故意称赞许泰的箭术高超,世上没有几个人能赶上,自己只能以射中箭靶为目标了。伍文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上前替王阳明射箭。王阳明挥手示意,让他退下。
王阳明在众人期待下,射出了第一箭,正中靶心,引起现场一片欢呼。接下来第二箭、第三箭虽然不比第一箭好,却也是稳稳地射在了箭靶上。王阳明以文人的身份能有如此的箭术,引得很多官员钦佩不已。就是身为武将的许泰也不禁肃然起敬。这个王阳明能平定南赣汀漳“匪患”及宁王叛乱,绝非弄虚作假、浪得虚名。
张忠、许泰心情抑郁地登船,离开了南昌。王阳明明白,自身的危险处境并没有解除,张忠、许泰、江彬等人一定还会在武宗面前告自己的刁状。此时武宗已经由扬州来到了南京,似乎已经忘记了此次来江南的初衷。武宗整天流连于歌舞妓馆,根本就听不进张忠、许泰的谗言。
许泰曾经多次假传圣旨让王阳明去南京,想让王阳明以身犯险。多亏有张永暗中给王阳明传递消息,王阳明才没有中许泰的圈套。可是之后许泰又心生一计,他跟武宗打赌说,王阳明听到召见,必然不会来京师。张永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阳明,让他做好应对之策。王阳明知道这次是真的召见,便特意向武宗上呈了自己北上的行程。
武宗与许泰打赌赢了,感觉很高兴。武宗故意下旨让北上的王阳明原地待命,弄得王阳明不知所措。王阳明在芜湖弃舟登岸后,再次去了九华山,过了一段悠闲的日子。武宗派出的使者在宣读诏书后,并没有返回南京,而是暗中观察王阳明的一举一动。
当使者将王阳明在九华山的事情告诉武宗后,武宗突然笑了出来,便下诏让王阳明回江西。王阳明经过张永的指点,特意重新上报江西告捷的奏疏,将平定宁王叛乱的功绩归于武宗皇帝的运筹帷幄,张忠、许泰等人的冲锋陷阵,尽量抹杀自己的功绩。武宗有了面子,张忠、许泰有了功绩,这件事情就获得了“圆满解决”。
武宗将朱宸濠放出,又重新演了一出御驾亲征、擒获宁王的好戏。南京的六部官员都跟着武宗联袂上演了一出自立国以来最为荒唐的皇帝亲征戏。不管怎样,王阳明保住了小命,也获得了朝廷一定程度的褒奖。
经此一劫,王阳明的思想又上升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