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改变,少思虑

《终身成长》中有一句话:

“决定人与人之间人生差异的,不是天赋,不是勤奋程度,而是思维模式。”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和难以预料的事态。

思维不对,就会做出错误的反应,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痛苦。

选择正确的思维,你才能从容破局,有条不紊地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难题。作家叶修说,有了思考的支撑,人才能撬动自己的命运。一个人的人生段位,不仅在于处事的能力,更在于面对问题时的思维。

01遇到急事,拒绝“灾难思维”。

作家亚伦说:真正击垮人的,从来不是事实,而是你头脑里的“灾难化思维”。

现实中很多人遇到紧急情况,总是过度忧虑,不断放大它的后果。

本来只是小事,结果脑补出了一场灾难。

遇事总是往坏处想,你就只能在担忧中掉进内耗的陷阱,最终被痛苦击倒。拒绝灾难化想象,你才能冷静处理问题,把那些看似饱含凶险的危机,轻松化解。

作家马德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假设最坏的情况,平和才能制胜。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突发状况,盲目臆想,只能乱了心神、慌了手脚,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懂得稳住自己,保持平常心,你才能沉下心来,想到最优的解决办法。任何时候,只要情绪不乱,办法总比问题多。

拒绝灾难化思维,遇事多冷静处理,再棘手的事,你也能从容不迫地找到解决之道。

02

遇到难事,掌握“上游思维”。

商业导师丹·希思,曾在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有两人经过河边,突然发现河里有个孩子在挣扎,于是马上跳下去把孩子救上来。刚把孩子放下,他们发现河里又漂来一个孩子,他们俩赶紧又跳下去。

结果孩子一个个漂过来,搞得他们筋疲力尽。这时,其中一个人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力往上游游去。

另一人问:你干嘛去?

对方回道:我要到上游看看,到底是谁在那里不停地往河里丢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希思总结出一个概念叫“上游思维”:

遇到难题,不要盲目去干,而应该把眼光投向上游,追根溯源才能根治问题。现实中的我们,总习惯把精力用来应付不断出现的问题上,疲于奔命。结果白白耗费了大量时间,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掌握上游思维,追寻问题的症结,那些让你苦恼的事才能彻底解决。

遇到问题,只关注表面的人,不仅无济于事,反而越忙越乱。用上游思维去看待问题,从全局考虑,你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一举找到难题的关键。

当你站在更高维度,抓住了事情的根源与本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03

遇到烂事,学会“买单思维”。

作家李尚龙,有次跟父亲开车去商场购物。

离开时,因为五块钱停车费不合理,父亲和保安起了冲突。父亲坚决不给,保安则坚决不让他离开。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李尚龙赶紧走过去,掏出五块钱递给保安。

见父亲很不高兴,李尚龙解释说:今天才开始,为五块钱把一天的心情搞坏,值得吗?

听了这话,父亲恍悟过来,拉着李尚龙就走了。媒体人徐大维说,遇到烂人烂事,不要纠缠,立马买单离场,才是最好的选择。

生活中的种种烂事如同泥淖,你越纠缠,陷得就越深。

只有及时离场,你才能避免被破事影响,专注于更重要的事。



想起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所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避免自己跌入深渊的最好方法,就是远离深渊。


你越是与人纠缠不休、死磕到底,后面越是有更坏的情况在等着你。


人生苦短,面对现实中的烂人烂事,趁早买单离场。


停止在不可理喻的人事中消耗,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上,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04

遇到烦事,戒掉“反刍思维”。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脑海里却还在反复播放白天的糟糕画面。

被领导批评,和同事起争执,与伴侣闹矛盾……

仅仅一晚,就将过去的痛苦嚼了无数个来回,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最后睁眼数羊到天亮。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刍模式”。

一直揪着过去的烦恼,反复咀嚼不放,你就只能深陷精神内耗的深渊。


戒掉过度反刍,凡事别挂心上,思虑少了,人才能活得轻松。

“假如你是一棵树,外界的事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风,如果你总是很在意,随便一阵风都会把你剧烈摇动,甚至将你吹倒。”

学会将那些糟糕的回忆斩断,与那些令你不开心的事做个告别。事过不追,过往不念,懂得为精神松绑,你才能走出低迷,为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认知红利》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常赞同:

你这辈子的成就,最终能达到多高,是靠你的思维模式支撑起来的。”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到不了的高度,脚步也无法抵达。

很多时候,只有先转变处理事情的思维,你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遇事学会保持平和,懂权衡,多改变,少思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