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郑州多次,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可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始终未能成行。幸运的是,今年暑假,我终于了却了心中夙愿。
暑假的一天,我去郑州办点事。办完事,我约表妹阿敏带我到书店转转,因为她已经在郑州呆了十几年,市内的角角落落她都烂熟于心,所以,这件事对她来说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
电话打过去不到二十分钟,阿敏就骑着电车风驰电掣般赶了过来。别看她小我一岁,可她打扮的比我时尚多了。她一袭米黄色短裙,留一头浓密乌黑的齐耳短发,脚上穿一双雪白的球鞋,这身打扮让她看上去清清爽爽,干净利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她的五官也很标致,高高的个子,苹果似的脸上嵌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薄薄的嘴唇上恰到好处涂点口红,这分外增添了她的妩媚动人。
“阿敏,你越来越有气质了。”看着久未谋面的表妹,我忍不住脱口而出。
“过奖了,姐,其实,我身上的衣服很便宜。”阿敏谦虚地解释道。
“在哪里买的?带我去看看。”
“好啊,我也好长时间没去逛街了。”阿敏爽快地答应。
接下来,我和阿敏经过 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先去书店看看,再到火车站的银基商场,随便看看那些款式多样、品种齐全、质地良好的衣服,如果遇到合适的,顺便买上一件,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
主意敲定,说走就走。表妹带着我穿梭于郑州的大街小巷,她几乎熟悉郑州的每一条街道,甚至每条街的名字,她都铭记在心。表妹的记性真好,我不由在心里暗暗赞叹。
七拐八拐表妹终于停了下来,我正纳闷这是什么地方,突然听见她笑呵呵地说,书店到了,咱们进去吧。我问她这是什么地方,表妹说这个书店在省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附近,前面就是人民路。说完这些话,我们一起走进了书店。
不进不知道,一进吓一跳 。书店里各种书多如牛毛,简直可以称之为书的海洋。看看这个书架,种类繁多的让我目不暇接。再看那个书架,好多名著,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凝望着满屋子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我的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世界上的好书数不胜数,只可惜我仅仅读了可怜的一丁点,要是能抽出时间把这些书都读一读,那该多好!
正当我浮想联翩时,阿敏的一声呼唤打断了我的暇想。她说,姐,上面还有几层,上来看看。虽然我有点舍不得移动双脚,但是架不住阿敏的热烈邀请,还是跟着她上了二楼。
哇,二楼又是另一番景象。许多小孩正围着圆桌读书,那专注的神情让我情不自禁多看他们几眼。我真想像他们一样,气定神闲地坐下来,静静地读一会儿书,美美地享受一下读书带来的乐趣。可惜的是,我的时间有限,只能粗枝大叶地浏览一个个书架。跑来跑去,我欣喜地发现了一个小细节,一个架子上的书都是同一个作者。我来不及数二楼一共有多少个书架,只顾欣喜若狂地看看这本书,摸摸那本书,看着看着,突然,李娟的作品一下子映入了眼帘。
她的作品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羊道》三部曲等等,多年来,这些作品脍炙人口,深受读者青睐。我也是李娟的忠实读者,经常拜读她的作品。记得初读李娟的作品,就被她那亲切自然的文字所吸引,后来,随着对她了解的深入,我越发喜欢她的文章。在我看来,她的文字没有雕琢的痕迹,并且她经常把平凡的小事刻画的栩栩如生,读她的文章,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哈萨克牧民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至今我已经读了她的散文《九篇雪》和《我的阿勒泰》,其余作品想读,但是苦于找不到。今天,这些日思夜想的作品得来全不费功夫,此时不读,等到何时?想到这里,我干脆坐下来,近乎虔诚地轻轻翻开《冬牧场》,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半个钟头过去了,因为不想错过浏览其它好书,所以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了《冬牧场》,又到另一个书架前。这个架子上进入视线的全是史铁生的作品,我仅仅读过《我与地坛》,其余从未涉猎过,因此,我又拿起一本书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
正当我为史铁生的疾病忧心忡忡时,表妹又一次在小声呼唤我。她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家了。低头看看手机,快六点了,我不得不放下书本,跟着阿敏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店。
走出书店,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作为一名业余写作爱好者,我不敢奢望自己将来能著书立说,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写下去。当然,写作这条路非常艰难曲折,并非一帆风顺,但我认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坚持写,成功之花就会在不经意间悄然绽放。只有如此,当我在垂暮之年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我希望到那时,我能拍着胸脯骄傲地说,我无愧于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总之,光顾郑州书店,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我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但那一本本装帧精致的名著,时时刻刻都在激励我奋发向上。当然,我希望再次来到郑州书店,静静伫立在书架前,聆听每一位作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藏在时光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