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北平了,就读读他们的书

01

最早对北平的印记,是郁达夫《故都的秋》。

每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小孩,应该都会记得在早读时,我们念“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平的秋天,随着天高云阔的疏朗,成熟多汁的芬芳,一起透过遥远的岁月,印刻在少年的记忆里。

郁达夫曾有诗云: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然而,情还是多的。

男人情多容易渣,但之于文艺而言,也许就是创作之源。

我们可以不喜欢这个敏感多情的才子,但每次到了秋天,每次听见淅沥淅沥的雨,总是忍不住想起曾经的故都的秋。

02

把对北平的感情,融入到细碎的人、事、物里的,是老舍。

写吃食,热气腾腾,普通的炸酱面,可以看得垂涎三尺;写人物,挣扎于命运,却总被命运牵扯。

你想挣脱的,以为可以挣脱的,其实早就在未来等着。

还能怎么办?

一霎风雨来,来不及搬进屋内的花,只能任由雨打风吹去。

但他偏偏又写得那么轻松,甚至有一点自得其乐的幽默感,带着皇城根下独有的淡定。

无常的命运,被京片子用舌尖一卷,就像明明落下枯黄的叶子,却仍旧要在风尾巴里卷上一卷。

如此,才能算个爷。

他还是有此傲气的。藏在绵软的笑意后。

读书时,和室友一起看老舍的文,听她读一段,一起大笑一段。

再过些年读老舍,联想到他的结局,感慨又静默。

再往后,尘土飞扬,国仇家恨,不知心恨谁矣。

想起蒋捷的那阙《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03

京味小说离不开旗人异事。

满清遗少,跻着鞋,提着鸟笼,睡眼惺忪散散漫漫地朝前走。

有种骨子里的傲慢劲。

然而,历史的洪流不可逆。

曾经的起高楼,宴宾客,也免不了断壁残垣水空流。

邓友梅写《那五》,写《烟壶》。叶广芩写《采桑子》、《状元媒》。写旧日堂前燕,终究飞入寻常百姓家。

04

还有童稚的,可爱的《城南旧事》。

林海音女士一定是位内心非常温柔的人。

作者在北平度过了她的幼年和童年时代。

透过笔下英子的眼睛,懵懂而又纯净地注视着胡同里外人家的悲喜。

但随着父亲的去世,她也终于结束了被庇护、被宠爱的童年时代。

后与家人离开了北平。

可是这个地方,却已经成为了她永远的回忆和乡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人笔下的北平之秋之一:舌尖上的北平 《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认为,气味比任何力量都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他...
    衣莲生阅读 10,259评论 3 7
  • 我谈了一场很用心的恋爱 但是你不知道主角是你 “我好想能有一个喜欢的人啊!我会拼尽全力去追他,哪怕不能在一起也好。...
    柯北啊阅读 2,695评论 0 2
  •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软弱的一面,再坚强不屈的人也有含着泪假装淡定的时候。或许是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自己惯有的姿态,尽管...
    蕙茝_如常阅读 3,808评论 0 1
  • 你有多久没有见过小时候的玩伴了?不管是长久的,还是短时的玩伴,感觉不管是小时候玩的再好的朋友,上学后就开始各奔东西...
    山月不知我心事阅读 1,332评论 0 0
  • 春暖燕回画粱栖 小桥流水破冰嬉 最是结伴出游季 ...
    第五个名字阅读 1,820评论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