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本以为坏掉的老旧硬盘没想到突然被读取,看到了这部在我硬盘里呆了许久都未曾打开的电影。
曾经看过此类题材的影片,大约是因为东西方审美的区别,总隐约觉得东方对同性恋题材方面的情感,描绘的隐约,暧昧,朦胧,那么可望而不可及,通过光与影的功效,让人看着是那么忧郁而悲伤的美好;而西方则不同,那么直接和火爆,鲜活的肉体,开放的观念,性和欲望的描写,那么直白,让人猝不及防。这也大概是我down下来后长时间没有尝试观影的原因吧。
对于这部电影,人设方面我很喜欢,有人会觉得看到Mark会有出戏的感觉,像是看到绿巨人,而实则不然,他那直面问题,心直口快,为了帮助到这群弱势群体,想尽各种方法,他的心灵依旧如初生婴儿般干净,他也有欲望,有自己的情感,很真实;
而Jim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生活大爆炸里他作为一个科学怪咖,在这里,彻底摆脱了此前的形象,他是善良,也许有那么些弱小,然而会据理力争,会从很多细节之处让人感到温暖,会不时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还有他对所有人的理智和温柔,他在最开始的同志聚会里,对医生提了一个理智的关键性的问题,并没有对医生进行攻击;对待团队里的成员,都报以温暖温柔的对待;对逝去的朋友,真实的痛苦,例如在追悼会上的发言,保存名片的细节,还有看似理智的面对菲尼克斯的死亡,却又忍不住的痛哭,哭到颤抖。
此处唯一的女性茱莉亚罗伯茨,勇敢的,独立而又脆弱,会爱人也希望人爱她的一个似乎不被认可的女医生,依旧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医生的职责,甚至为了这群并不认可她的群体去争取权益,演讲,争取科研经费,治病,安慰着他们,她就像是一堆叛逆的孩子的母亲,任劳任怨,接受着大多数的误解,却回报着无穷无尽的爱。还有其他演员,也看到彷徨,纠结,恐惧,害怕,怕承担后果,怕接受后世唾骂,怕看到人死去……这么真实,这么触动,把我们生活中自己也会出现的矛盾和恐惧,彷徨暴露的一览无余。感叹于她童年的悲惨遭遇,感叹于她那隐晦的感情,当和nerd相拥时,她是多么希望能够感受这个人的温暖,可是他的心,却一直在菲尼克斯身上,不曾动摇,然后理性的拒绝,痛苦的割舍,还有更多的爱和包容。
他们都值得好好拥有,好好爱。菲利克斯,那么朴实的爱,永久的爱一个人,看着Felix的脸日渐瘦削,这种美好的东西被摧毁的感觉真的很难受,这部电影一大半的泪点就在于此。在生病前,我也许只是把他的爱看做一份对欲望的满足和渴望,然而在生病后,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到爱人的哥哥那儿,用自己在世上唯一的留存,想帮助爱人的理想实现,让他更好的去为同性恋群体争取权益和抗争;感动于他逝前,于病床和爱人婚礼的誓言,感动于他的那份爱,根本不亚于异性恋的那份沉重和浓厚,因为那份情感,一直支撑着他的爱人。
还喜欢nerd的哥哥,那位一直游走在感性和理性的边缘,那位想要解放自己的欲望,却因为现实不得不压抑,口是心非的理解着自己的弟弟,并且能够支持他的抗争,他能够平静的见已经生病的弟弟的男友,能够友好的听他讲完他的要求,能够给予他最渴望的承诺,能够在菲利克斯离开时陪伴相送,能够在他倒下时毫不犹豫的抱起来送医,这位不敢说爱,不敢表露自己的人,只能以“异性恋”的身份苦苦压抑自己,看着另一边岸上的人们痛苦,折磨,快乐,而一直冷静的好好待在自己的岸边。
影片的情节大约是由小见大吧,从个案入手,最开始的病症的初现,到慢慢的扩大,却依旧未能引起国家的认同和支援,到最后被现实所震慑,不得不直面现实,因为这涉及到了最古老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是要一直忽视问题的存在,让更多爱人或者亲人逝去,承受着无知的恐惧和失去的痛苦;还是血淋淋的直面问题的本身,投入到问题的解决和研究当中?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时间来决定来探索的问题。
当一开始,大家或许觉得这只是个案,不足以引起重视,到慢慢病情扩散,看着以前认识的朋友,见见离去,被病痛折磨,看到他们的亲人或友人承担着失去的痛苦,到社会本身的歧视,以及小团体的政治、和权威的抗争及发声,还有在这漫长的误解中保持清醒,不断的见证着失去的彷徨和悲哀,内心对自身的存在的否定……让我再一次爱上了这部电影。
以为朋友逝去,Jim饰演的汤米保留着每一位逝者的名片,在一位朋友葬礼上的发言,是那么无力,却又那么悲伤,他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朋友离开,只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帮忙接电话,帮忙写遗嘱,用自己的这些小事来纪念着他们,却从来没有否认他自己,没有否认同性恋这个群体:
我有个习惯,当有朋友离世我就会把他的名片收藏起来,我还能做什么,扔进垃圾堆吗?我不会那么做,我不会,那太绝情了。去年,我收藏了五张,现在我有五十张,名片做成的墓碑,用橡皮筋捆在一起,我真的很憎恶这些该死的葬礼,知道我还憎恶什么吗,我憎恶追悼会,现在参加追悼会却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尼克是个舞蹈指导,你们了解这个职业吗?他才刚刚起步,他还想邀请你们参加他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好让我们都以他为豪。他曾经如此优秀,如此前途无量,我们失去了整整一代人,刚刚起步的年轻人,就这么去世了,舞蹈指导,剧作家,舞者,演员,损失了那么多无法投诸笔端的剧作,再也无缘得见那么多姿态翩翩的舞蹈,最后,我只想说我已经不再正常,我真他妈已经疯了,内心的声音一直在喊“他们为什么看着我们死”,“为什么没人帮我们”,真相是,答案是,他们就是不喜欢我们。
当然还有那个胡子大叔在被恐惧和失去的痛苦折磨时,在办公室崩溃而发泄的那段话,他会迷惑,自己这么多年做的是到底是否正确?自己做的到底是否有意义,自己的存在是否真是丧尽天良,是否自己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世上……那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还有对自己曾经的努力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而丧失信心,那种对生命脆弱的真实认知……不仅在电视里,在生活里,我们也会这样的怀疑自己。
也因此,在看电影时也许我很少注重它的框架,却心醉于那些能让我触动的场景,对真实的赤裸裸的描绘,对人性的血淋淋的暴露,让自己看到自己也未敢揭露的伤疤。
这个夜晚,我似乎从老旧的古董里,搜寻到了宝物。
也许我仍旧不了解这个群体,可是这个群体也是我们茫茫人海中的一员,只是我们彼此爱的人性别不同,我们拥有的脆弱,拥有的恐惧他们也有,甚至遭受的误解更多。喜欢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更多不同的感受,喜欢这部电影,更多的对生与死做了直面的对待……
我们很少能在电影里从时间上去了解自己的渺小,因为时间的流逝,让我们逐渐麻木甚至安于现状,却没发现在这漫长而又无望中,我们的心情,其实就是平常心而已。
这一点,它,做到了。
所以我喜欢它。
(作者: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