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我是不懂的。现代诗我尤其不懂。不管是语文课本里曾经出现过的,还是有意无意读到的,我几乎都不太懂。
虽说不懂,但我也曾经在语文课堂上,被“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恶心到;在读传记的时候,被“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感动过;在群聊中被“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惊艳到;在半夜闹肚子腹痛如绞的时候,被“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吓出一身冷汗;……然而,我终归还是不懂诗的。
不懂诗一直是我很遗憾的事情,就像我数学很差一样。这两样遗憾可能会伴随我一辈子。海德格尔曾经引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人,诗意地栖居》来探讨工业文明下人类的生活状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寻找精神家园。我不懂诗,所以不能诗意地栖居,所以我很焦虑。是的,我不懂哲学,也不懂诗。
说来很沮丧,我时常特别想跟别人讨论诗歌,讨论优美的句子,讨论诗歌背后缠绵悱恻的故事。我甚至觉得爱侣之间读诗讨论诗是天下最浪漫的事,没有之一。可惜,我不懂诗。
虽然不懂诗,但不妨碍我喜欢读诗。我说不出诗的好处,也不知道读诗的好处,但读到好诗我会心生欢喜。我想,每过阵子就读读诗,人大概不会太俗。
所以,我很不自量力地在这里开辟一个专门读诗的小专栏,尽力让喜欢读诗和写诗的朋友能喜欢。我知道这很难,因为文无第一,众口难调,但我觉得这个尝试还是值得的。诗歌本身就是对语言边界的探索,我们也不妨探索一下,看看能玩出什么花样。
关于这个小专栏,坦白说我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想法。大概的形式可能是发布一下诗作?或者读读诗?或者由作者谈谈创作感想什么的?总之是要尽可能用各种关联来拓宽诗歌。
现在我邀请了一位身在美国的创作者温度计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的诗歌跟她的人一样非常独特。这种独特可能来自于差异性的文化,或者说流放感。在这里用乔伊斯纳博科夫或者索尔仁尼琴来类比,显然是不恰当的,但大意近似。此外,人生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塑造诗歌的语言。当然,以我无知的看法,诗人都是天生的,也因之独一无二。所以,诗人们的诗歌,自然也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多数时候,即便再优秀的观察者也无法分清每个人的特色,好在还有文字,好在还有诗,不如让我们在诗歌中感受温度计的特色吧!
几十年的孤勇
/温度计
我啊,我有一腔孤勇
愿那海誓山盟,我都拥有
这样,我才能抓住你
可是啊,你像浮草
我以为抓住,却是溜走
时间也不过几十年
我贪恋你
不想浪费啊
你啊,你像那海潮里的一粒沙
孑然一身
却独自美丽
我愿能捧起它,照亮前途
不让它在沙海里度过余生
可是啊,时光残酷
你都不懂啊,几十年也不过转瞬
何必去,针锋相对地对自己说谎
何必去,站在楼道上向上看
却不向下张望
我仰视你,也得不到你
我听到胸口有一声巨响
你像我心底的雷
碰一下,就炸了
几十年啊
你可要想清楚
是不是趁着衣裳还白
天空还蓝
好好去爱
爱一个阳光而正气的人
善良且温柔
你走了
分手的时间里,我看到海哭了
天也哭了
万事不过成为空虚的空气
渡成空
我也不过一个三十而立的人
你让我去承受一辈子的疼痛
这对我甚是不公
我也走了
天空湛蓝,万物生机勃勃
我为何要站在这里立地成佛
我也去追逐自己的几十年了
去温暖一个更暖的灵魂
爱一个更勇敢的人
我的一腔孤勇啊
要给一个有孤勇的人
10/28/2018
家的念想
/温度计
时光像一柄飞出去抽不回的飞刀
杂乱里,带着情谊,也带着凶恶
砍掉了多少相遇,又迸出了多少重逢
我曾扔出过一把飞刀,劈向你
那是降临的幸运之神
也是打破江河的一把利剑
我向你问好,也送你一堵心墙
你也曾向我砍过一把斧头,砸向我
带着愤恨,也带着爱恋
那是风雨里
一起看过的朝阳,等过的夕阳
昏黄的灯
那是家的念想
11/4/2018
快乐之所
/温度计
摇摇摆摆
在深夜的冥想里
我沉重的呼吸
穿过暗潮汹涌的夜色
我扑向你
扑向那沉默却永恒的爱
窗外的黑点亮内心的白
情怀像年少捕捉不清的迷恋
一瞬一瞬
被我用吻
递到你的唇边
手慌张的在黑夜里摸索
摸索着你的皮肤
我用手丈量着领地
我的手勾勒出你身体的曲线
我越来越沉重的呼吸
伴着静默的月光
洒遍你身体每一片我挚爱的地方
在抬头看你的脸的某一个瞬间
我仿佛看到永恒在黑夜里亮起
说不明的情绪让我压着你不断亲吻
从舌的纠缠
到身体的纠缠
快乐的感受仿佛站上云端
天上人间
9/2/2018
温度计
已入而立的文艺女青年
赌城厮混的文字游戏者
经历过动荡人生之后
在异乡于诗歌中寻找归宿
微信:walletdash
加作者微信,进诗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