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作不快乐,应该怎么办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在中年时候心境日感迷茫时,更觉得有它的道理所在。

整个中国社会如果说有一个最接近而统一的价值观的话,那就是金钱至上观、效益至上观,竞争弥漫在每一个社会环节中,驱使着国内的内卷、生产的持续、国际的内卷等,中国始终定义自身为一个追赶者,大多数国人在生产中背负着效益的丈量,被轰鸣的生产模式所包围,相应地,我们也被近几十年高度产出的物质生活所环绕,提升了生活品质、告别了穷困生活、有了更广阔世界的期待,经济总量也跃居世界第二,有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但这种高速发展背后的阴影也是巨大的,近两年经济减缓时也在让所有人体会到高速发展的阴暗面,物价的高企、房价的降落、繁重的工作、贫富差距日渐扩大等等,经济的列车还在急驶,社会中已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也已有一些人选择了逃离这种生活方式,生育率降低、结婚率降低等都是这种选择的反应,改革迫在眉睫。

就我个人而言,我渐渐不喜生产性的工作自带的效益执念,虽说追求效益是生产的天职,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也是能够生产效益的模式,但多少企业本末倒置,将底层人员漠视、异化、机械化,唯恐不将其榨干才算了结。也许偶尔为了抢占市场的需要,让底层人员超额配合工作是从市场角度适合的,但大部分工作既没有给予加班补贴、又没有给予调休,仅用军事化的强迫让打工人“默许”,这可不把人仅当为“耗材”么。生产效益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服务人更好的生活。但打工人已被拆散为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体,你不想干的活儿有的是更底层的打工人想要干,每个打工人个体犹如密密麻麻的蚂蚁,在一条烧红的、沾满蜂蜜的铁条上攀爬,承受不住的、烧焦的蚂蚁纷纷从高处坠落,底下瞬间又密密麻麻地补充了一波,更红着眼、喊着口号着冲上了高处,且不忘往底部踹上两脚,这是不是就是阶级最具象的表现了。对此我感到深深的疲倦,不仅对于当下的工作,对于当下社会流行的这种风气也满是疲倦。

我们期待整体社会的改革,但视角落到每个个体,每个个体需要做出自己的响应和选择,去拒绝高强度的工作、去抗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去发出意求个体时间自由、经济自由的呼声,在每个细小的行动中去推动社会的改变。

(一)个体工作层面

除开整体社会层面缓慢的变革(今年两会已在关注这个话题,包括法律意义去保证劳动者合理的工作时间、休假时间等),个体的生命实在有限,每个个体应主动发力,去把握住自身的主体性,有意识、有主见地踏出自身的行动,去改变自身的工作节奏,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首先是建立“快刀斩乱麻”的工作思路,如果工作上的上位者如此不重视下层打工者的个体健康、个体成长,只顾着压榨个体以创造绩效和收益,那么打工者也不该自我设限,即使无法正面地反抗,也该主动地创造自由。

因有限的时间仅能处理有限的事情,打工者应根据自身的精力,将时间用于最主要的工作上(意即最核心、最受关注的工作上,适当放弃细节),做到适当的“对上管理”,这虽有点无奈,却也是现实的。而对于上层管理者的无礼要求,则通常可以反过来,将工作的细节多多地呈现出来,有理有据地反抗,争取到最有利的地位。其次是不断主动地优化流程,将任务不断地分解,保证压力不将自身挤爆,一步步地升级打怪,坚信任何事情都有解决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渐渐地也会有泰然面对困难、压力、PUA的信心和方法。

最后,在创造了工作的被动自由后,我们还要争取自己的时间和创造自我的行动:

1.规划白天的时间

如果一天中没有过分紧急的事项,一天之始建议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是写作、可以是读书、可以是创建自己的志业等等,因长期来讲,我们还是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可以人为地制定闹钟,规定工作日一天伊始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又如,一天中难得腾出一段无人打扰的时间,便想办法期去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强调对时间的敏感性和主动性。

2.把握休闲的时间

经常地,白天的时间会被工作或家庭的事项所占据,这个时候自我的时间往往只剩晚上的闲暇片刻,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把握闲暇时间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主要是身体能量的枯竭,白天繁杂的工作大量消耗了身体和精神的储备,下班后常会觉疲惫异常,这是因为白天没能形成良好的做事节奏,应在工作间隙做一些自我的放松和调节,建立一些微习惯:比如设定工作休息闹钟,每25分钟休息5分钟,做几个身体拉伸动作,比如饭后散步半小时,听一听休闲播客等,我们应选择做人生的长跑选手,而不是紧张的短跑选手。

另一个困难是思绪的涣散,当从繁杂但规律的工作中抽离开时,个体常会感觉空虚,因紧张的内心并未随着下班的钟声而得到放松,而下班后往往缺乏一个行事的目标,反而让心情既迷茫又紧张,于是常常选择陷于类似短视频的短期刺激中了事,心情茫然而懊悔,所以下班时也可参考工作时的作风,简单设定一个宽泛的目标或主题,让闲暇的身心稍微集中,避免思绪飘忽、不知所措,但行动可以随性一点、自由一些,这样既让身心得以放松,又能聚焦于自己长期想做的事情上。

(二) 宏观层面

国家应该进行长久且急迫的改革,不应该停留于口号而要体现在实处,强制性地保证工作休息时间、休假时间,监督和避免行业内部的过度内卷,教育系统上进一步改革强调价值多元化、就业面多元化等。

不论道路有多么险阻,我们终将攀上属于自己的高峰,被自己定义的光芒所照耀,愿我们在生活中把握自己的人生,得偿所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