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同事讨论退休后能拿多少养老金的问题,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很少考虑20年以后的事情。一是觉得顾眼前尚且不暇,那么远的事还是到时再说吧。于是闭上眼,假装未来还很远,先过好眼前的日子。二是持盲目乐观主义态度,觉得情况不至于很糟,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真有啥事,不是还有政府嘛!
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不敢去想,把关注点放在眼前的事上,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焦虑和恐惧。即便人人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很少有人真的去算退休后能拿多少钱,靠社保能否生活得很好,更不用说,为了未来过得更好要从现在开始做什么准备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人有近忧,却无远虑”,眼下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够让人焦头烂额了,哪还有精力去忧虑未来?我们很少意识到,未来一点都不虚幻,它只能以“今天”的形式呈现,而且迟早会来。
今天开始读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想到上午和同事的闲谈,不禁冷汗直下。当我们这些苦逼的工薪阶层还在盘算未来能拿多少退休金,并为之唏嘘感慨时,赫拉利振聋发聩地提出了若干事关人类未来的大问题。
科技革命可能很快就会让数十亿人失业,并创造出一个人数众多的新无用阶级,带来现有意识形态无法应对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讨论科技和意识形态,可能听起来十分抽象,与我们距离遥远,但说到大规模失业这种再真实不过的前景,人人都无法再冷漠下去。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细节,还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认知技能上超越人类,包括理解人类的情绪。不远的未来将有很多工作会消失,而我们的知识更新完全赶不上时代的变化。对此,我们缺乏必要的危机感,甚至是一无所知。
未来或许比我们想像得更早到来,而对于我们的影响也将远超想像。对比,我们仍保持着盲目的乐观,是不是太过荒唐?
虽然不敢细想,但至少有必要重新衡量学习在生活中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