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和同事进行电话沟通时,老婆在旁边听到了我们的沟通内容,挂完电话后。老婆对我说你的沟通方式有问题,你应该……我仔细听了她说的话,然后和我说的话进行对比。发现我的沟通方式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为什么她能够不假思索地想出这么好的沟通方式和通话技巧,而我就做不到呢?
直到这两天,看了暗时间这本书。有一个章节叫做逃出你的肖申克:看不见的牢笼,里面提到了心智模式这个概念。
所谓的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的过往经历所形成的一些泛化的模型,以内隐记忆的形式存在,这些内隐记忆一般不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情绪的形式,我们往往会感觉到一种不可抗拒的情绪压力,驱使着我们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些事情。
他还提到了一个例子:一位父亲由于早年当实习医生的时候,一段压力极大的儿科护士的经历,所形成的心智模式,使得后来他自己成为父亲的时候,一旦宝宝哭,就发现自己情绪仿佛陷入了一个黑洞,无法提供宝宝需要的安慰。
我们的行为大多数都是由心智模型所驱动。一个人到公开的场合就会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甚至不敢开口。这可能就是长期类似的经历,积累起来所形成的。而他自己并不清楚这种现象的来源,胡乱的给自己贴了标签,内向,社交恐惧;或者安慰自己,我就是内向,没办法嘛!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更加强化。
有些人遇到稍微复杂或者棘手的问题,就会拖拖拉拉。心里知道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就是不去做,然后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希望麻烦自动消失。
这其实也是长期的经历所形成的心智模式,可能是在学校中形成的,也可能是家庭环境所致,反正就是一遇到问题,就畏难,不去行动,问题越复杂越重要,越是会压在他的心头,他就越是行动不起来。
长此以往,他也习惯了。然后不断的安慰自己。我不是做不好,就是有点懒罢了。哈哈,殊不知,这正是害了自己!
文章开头,我自己的案例也可以用心智模式进行解释。
因为自己是个老师。平时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学生和家长。
习惯了那一套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说话方式,当然就不够圆滑,不会妥善的处理事情。
而妻子是一名房产销售,她平常主要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怎么说话,沟通,把事情处理妥当。所以遇到相同的一件事情,我们的处理方法自然就会大不相同。这不也是心智模式所造成的吗?
知道了这一点,对改变我们的行为很有帮助,但是到底如何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呢?我也在思考,聪明的读者,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