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上瘾模式总结
1. 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你的产品可以缓解什么样的痛苦?(内部触发)
2. 你靠什么吸引用户使用你的服务?(外部触发)
3. 期待酬赏的时候,用户可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行为是什么?如何简化产品使该操作行为更轻松容易?(行动)
4. 用户是满足于所得酬赏,还是想要更多酬赏?(多变的酬赏)
5. 用户对你的产品做出了哪些“点滴投入”?这些投入是否有助于加载下一个触发并储存价值,使产品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提升?(投入)
《蜥蜴脑法则》总结
有时候阻止人们去做某件事最有效的方式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替代品。
反射式有意识思维系统在一些重大而理性的决策上起着主导作用。但当有意识思维系统最终做出一项决定时,自动式无意识思维依然对决策过程发挥着重要影响。
1.说蜥蜴的语言。我们的无意识思维方式自有其交流方式,它的语言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风格。(1)心智显著性:我们会下意识地以大脑回忆某样事物的难易程度(心智显著性)为标准来评价事情和人物。不论是人、语句、想法还是产品,容易想起来的东西总会更招人喜欢,更令人信服,也更能影响我们的行为。容易理解就容易接受。
当我们投票时,似乎那些名字更眼熟的候选人更容易获得我们的选票,不论我们对其本人是否熟悉。
对随机刺激物(观念、事物、人物)进行“重复曝光”会使受测者对这些刺激物产生“轻微好感”
重复性和熟悉度也会促进接受度。正如卡内曼所说:“让人们相信错误信息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不断重复它。因为人们很难区分熟悉之物与真相。”
对我们的内在蜥蜴来说,最容易被大脑想到的就是最真实的,它无法辨别“自动式思维系统会对大脑最容易想到的品牌最有兴趣,并会赋予它最高的级别。
调整可及性(accessibility),让你建议的选项更容易实现,同时提高其他选项的门槛。
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非心态)来改变行为。如果我们能凸显我们推荐的选项的心智显著性,降低其他选项的心智显著性,我们的说服就更轻松、更易成功。
(2)联想:一个词汇会勾起别的词汇,唤起我们的记忆和情感,甚至会引发微笑或扮鬼脸之类的肢体行为。肢体行为反过来又会强化情绪体验,从而使联想具备双向强化的效果。
蜥蜴的语言风格:行为胜于雄辩;感情(情绪)最重要;他人的喜好会影响被说服者,因为人都是模仿动物,比如点赞数多更容易被人点赞,好评数多的更容易被人给好评。
营销人员应该对供货来源进行细分,而不应对客户需求进行细分。他的意思是说,营销人员应该凸显自己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及自己的品牌在货源上的优势,而不应该强调它能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一个品牌要想成功,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努力塑造能以独特方式满足多数人需求的品牌形象。
2.将行为而非态度作为说服目标。改变他人的行为比改变其感觉更容易。
3.不要改变他人的愿望,帮他们实现。当你告诉别人如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时,说服才会有效果。
4.不要询问,去发掘。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你可以找出他们想要什么。
5.关注感觉。罗列事实无助于改变人们的感性决定。
6.借助期待感来提升实际体验。人们对某种经历的期待能改变其实际体验。
7.增加点艺术性。艺术能让无意识思维成为你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