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之该丢下谁?
—— 记录于2020.2.5中国新冠肺炎期间
一天早上我画了一张画,问我的两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一艘船上,船上有最重要的六个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姐姐、妹妹)突然狂风大作,天空下起了暴雨,此时我们必须舍去船上的四个人,其余的四个人就能活下来,该丢下谁?我先问了妹妹,妹妹想都没想急忙说到:我跟姐姐肯定不能丢下咯,因为我们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姐姐听完赶忙附和:“是,是,我们两个这么小,怎么能丢下?”
我一听,果然孩子是自私的,在这个年纪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也是无可厚非,也是心理学中常常提到的,她们正处在一个只有自我的年龄阶段,眼里只有“我”自己,不会去过多考虑他人的感受。
于是我先请姐姐回避一下,把妹妹拉过来,非常严肃的跟妹妹说:“现在我们的船破了,船里不断的渗水,我们必须丢弃四个人,才能保住剩下四个人,请问你选谁?”这时的妹妹明显脸部表情尴尬了许多,在一番内心斗争之后,妹妹说:“我选外婆吧,外婆最烦,她话最多。”我回复了一句:“你把我的亲妈丢下去了,你的妈妈失去了她的妈妈。”我赶紧追问:“那接下来呢?”妹妹此时的表情又比刚才更加凝重了,在一番内心斗争之后,妹妹说:“我不选了,我走了。”此时的我还有点不甘心,继续让妹妹做出选择,妹妹开始生气并吼叫:“哎呀,我不要选了,独自跑去房间……”
妹妹测试完,该轮到姐姐了,我又严肃的跟姐姐交代了一下,请姐姐做出选择,姐姐说:“我选爸爸吧,因为爸爸会游泳。”我强调了一下:“就算会游泳,可是大海很大,离岸边很远,恐怕爸爸没有那么多力气游上岸。”姐姐听完表情开始尴尬,但是她依然选择先把爸爸丢弃。我在一旁说了一句“我失去了我的丈夫”,之后请姐姐继续做选择,姐姐说:“接下来把妹妹丢了,我不要那么烦人的妹妹。”我在一旁叹了口气说:“那我就失去了我的丈夫,还失去了我的一个孩子。”这时候,姐姐眼里开始噙满了泪水,她哭着说:“妈妈,我是绝对不会让你死的,我推妹妹下去,因为你总说妹妹很难带,你总说带了这个妹妹你自己都快累死了,我绝对不会让你死。”然后姐姐哭着跑进了房间……
听到这里,作为测验者的我都快哭出来了,这个实验就是为了让6岁以内的孩子去感受失去至亲的痛苦,虽然在实验的过程中真的很残忍,毕竟这一个个推下去的都是鲜活的生命啊,但是心理学的老师在设计这个实验时,也说过只有感受过这种痛苦,今后才会有意识的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李玫瑾在书里说:“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早年的问题。我们这个时代,父母对孩子不缺知识上的教育,缺乏的是生命教育。”她在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时候,曾经为很多高知大学生感到惋惜,云南大学的马某某,复旦投毒的林某某,西安音乐学院的药某某,这些高材生在成长的道路中一定不缺知识,但是他们又怎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还是谋杀,但是在犯罪的过程中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如果我们对孩子仅仅只是知识层面的滋养,那是绝对不够的,或者说这样的教育是苍白的,也许你可以通过知识培养一个大学生,但是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有岂能只投喂他们知识而没有情感的养育呢?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