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回顾
在上一篇文章——(一)链式编程的最后有提到,尽管例子中实现了所谓的链式编程,但是在使用(体验)上还是与Masonry有区别的。本篇就从这个区别开始,来简单讲下函数式编程,再用例子来实现。
分析
先来看下Masonry的完整调用:
[view mas_makeConstraints:^(MASConstraintMaker *make) {
make.left.right.top.mas_equalTo(0.f);
make.height.mas_equalTo(44.f);
}];
再来看下之前例子中的调用:
SQLTool *tool = [[SQLTool alloc] init];
NSString *sql = tool.select(nil).from(@"table").sql;
从中可以看出,Masonry中实现自动布局的关键类MASConstraintMaker,他的实例并不是调用者自己创建的,而是通过调用方法mas_makeConstraints:
(这里是用了Category),其参数block中的参数传递过来的。
也就是说,通过mas_makeConstraints:
这个方法,我们不需要知道MASConstraintMaker的实例是怎么创建的,也不需要知道具体是怎么实现了给View添加了自动布局,唯一需要的是实现(传递)一个block,在block里按照Masonry的方式指定需要添加的约束就可以了。
相信这些应该都能理解,而这种实现方式就是本篇要说的<b>函数式编程</b>。
函数式编程
什么是函数式编程?同前一篇一样,这种理论性的东西请自行百度,这里不做解释。函数式编程在iOS中是借由block实现的,通过声明一个block,类似于定义了一个“函数”,再将这个“函数”传递给调用的方法,以此来实现对调用该方法时中间一些过程或者对结果处理的“自定义”,而其内部的其他环节完全不需要暴露给调用者。实际上,调用者也根本不需要知道。
拿NSArray的一个排序方法sortedArrayUsingComparator:
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实现个名为NSComparator的block,来实现我们自己想要的排序逻辑。
同样地,相信大部分人都用过AFNetworking。我们可以在发起请求前声明success和failure的block作为所谓的回调。这其实本质是一样的,相当于在这个地方我们去自己定义了在请求结束后的动作。
在iOS的SDK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实现,这种实现的背后也是设计模式的一种体现,大家可以自行去体会。
#这里稍微吐个槽,之前有看到帖子说下面的方式就是函数式编程:
make.left.right.bottom.mas_equalTo(0.f);
话不多说,这里也是大家自行体会。
将例子函数式化
回顾下前一篇中的例子,我在.h中声明了一个名为sql,类型是NSString的属性,目的是为了能够得到拼接后的完整的SQL。但实际上,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个单纯的工具类不应该暴露过多的属性在外面。因为这些属性有可能是在其调用某些方法时中间临时保存一些数据所需的,如果暴露给调用者,要是在不恰当的时候被调用,可能会得到一个非预期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将这个属性放到.m文件中去。然后再添加一个方法来让外界调用者来保证能在正确的时机获取其正确的值。在这个方法的内部,做拼接SQL语句的操作,最后返回拼接的值给调用者。所以,改进后的SQLTool是这样的:
.h文件
@interface SQLTool : NSObject
//这里不需要了,放到.m中去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readonly) NSString *sql;
//添加这个方法,参数是一个block,传递一个SQLTool的实例
+ (NSString *)makeSQL:(void(^)(SQLTool *tool))block;
//定义select的block
typedef SQLTool *(^Select)(NSArray<NSString *> *columns);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readonly) Select select;
...
@end
.m文件
@interface SQLTool ()
//用于保存拼接后的SQL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NSString *sql;
@end
@implementation SQLTool
+ (NSString *)makeSQL:(void(^)(SQLTool *tool))block {
if (block) {
SQLTool *tool = [[SQLTool alloc] init];
block(tool);
return tool.sql;
}
return nil;
}
- (Select)select {
return ^(NSArray<NSString *> *columns) {
if (columns.count > 0) {
self.sql = [NSString stringWithFormat:@"SELECT %@", [columns componentsJoinedByString:@","]];
} else {
self.sql = @"SELECT *";
}
//这里将自己返回出去
return self;
}
}
...
@end
然后调用时是这样的:
NSString *sql = [SQLTool makeSQL:^(SQLTool * tool) {
tool.select(nil).from(@"table").where(@"columnA = 1");
}];
去除了SQLTool的初始化,和最后的对属性sql的调用,整段代码是不是变清爽多了,结构和条理上也更清晰。调用者无需关注这个工具类的实例是怎么创建的,只要调用给定的方法,就可以构筑自己想要的SQL语句。这个“过程”完全由调用者指定。
一些小结
本篇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为传递block的调用形式在iOS应该算是挺常见的,比如NSArray的排序、快速枚举等等。在平常调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如果仔细想想也不难想出其背后所代表的思想。另外,在回调方面,block和delegate(代理)起到的作用可以说一样的,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把你自己的一些类中原本使用delegate方式回调的,改成block的形式。当然,不管是block还是delegate都要注意避免循环引用的问题。
最后
本篇算是解决了前一篇中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有了跟Masonry一样的体验。还剩下第二个问题:如何可以做到使得调用者只能按照指定的顺序、而不是随意的调用。这个问题留到下一篇再来探讨。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