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钟情于烧烤的,除了夏夜大排档里的年轻小伙,一定还有躺在蓝天上的太阳,整个夏季不计较薪资玩命地加班加点,只为将大地烤得更加焦香。
白天,陈希并没有独一无二太阳那么好命可以舒舒服服躺着,五六个小时的串串早就将少年的手腌入味。夜晚,陈希比较幸福,和普通年轻小伙一样晃荡在大排档,不同的是前者是服务者,后者是上帝。上帝一如既往地用打鼓般的催促声彰显自己的优越,陈希默默地“进献”身兼厨师的老板爆炒出来的田螺,之所以默默,不是服务态度良好,是因为自出生以来,上帝便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力。
陈希的邻居,对就是邻居,是个漂亮到讨人喜的女孩,自古以来人类发明的所有的文字都无法描述她专属的美丽,对陈希而言,女孩就像博物馆里珍藏的维纳斯,可望而不可即,邻居这样子的身份刚好。每天一起经过时间长廊般狭长的弄堂上下学,听着同样的街坊争吵在公用厨房里嬉戏洗菜,可以在每年的九月开学季合伙吃开学宴,还有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可是这种幸福的日子倒塌了,三十天以后,女孩将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踏上离开家乡的火车。另一种幸福正在开启,女孩可以毫无顾忌地专心完成学业。
赶在太阳出来之前,陈希拖着疲惫的身心打开了家门,手捧着厚厚一叠传单的女孩碰巧出门,“陈希,你知道吗,我妈昨天晚上说有一个亲戚愿意资助我读完大学。”昏黑的弄堂里,女孩银铃般跳跃的话语在讲述着快乐,陈希跟着傻笑起来,一直到关上房门,鼻子才敢发酸,泪才有胆子掉落。
三十天后,女孩站在威武的大学校门前,她的美丽引起无数男生的驻足和女生的羡慕,唯一的遗憾是身边没有了那个无声的陪伴——陈希,女孩将这种愤愤不平化成一封封带着胶水味信件传递将陈希,一次次责怪他的固执,批判他的一意孤行,非要留在落后的本省念书,明明他自己的成绩不知道比自己的好了多少倍。没有陈希的大学生活充斥着乏味,唯一的乐趣是去安静的图书馆看书,这种安静带着陈希的味道,她认真学习,毕业时成功拿到了大学双学位和一份知名外企的offer。
女孩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乡,“我们结婚吧”,这五个字,三年,一千多个日夜,女孩练习了无数次,这一次她终于对着属于它的接收者激动的说出来,陈希擦了擦手,轻轻抚住女孩那只快把衣角扯坏的手,女孩笑了:“从小到大都是你默默守护我,才没有什么助人为乐的远方亲戚,陈希,我稀罕你。”
后来他们举行了幸福而简单的婚礼,过上了平凡的生活,女孩总是喜欢给孩子讲俗套的爱情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哑巴男孩子用带着烧烤味道信纸追到了美丽可人的青春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