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书
从前总是向人请教可以看什么书,得到过两个答案:要看经典,要看死人的书。
在自己看了大大小小的几十本书之后,也渐渐有了这样的体会。
什么叫经典?《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西方的《圣经》。南怀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些经典之中,其实已经包含了所有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看那些网络作家写的一小时就能读完的书,也不愿意去看这些经典?因为浮躁,因为看起来费时费力不好记。其实根本就是懒。你花了几十分钟读一本新书,得到的可能仅仅是情绪的派遣;同样的几十分钟,也许只够你读论语的一小段话,但只要你将这这段话付诸行动,那么你将终身受益。其实现在很多书中所讲的道理,在经典中都已经包括。
之前看过《希拉里传》和金星的自传,又看了宋美龄的传记,相比于后者,前两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最后发现,少的就是时间的沉淀这一味药。时间会给每一个人公正的评价。当你身处时代的洪流中,总是不免带着几分主观性,主观性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和追求导向多多少少在你身上留下了痕迹。而时间,带来的正是这份客观性。
02.老歌
最近又听回了老歌,梅艳芳,张国荣,张信哲,李宗盛,刘若因,王菲,beyond。这些歌的歌词显得格外有分量,相比之下,最近的新歌好多都像是无病呻吟。
03. 旧人
因为一部《霸王别姬》和一曲《沉默是金》就迷上了张国荣。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位艺人,他用他的整个人生诠释了艺术。
张国荣和他那个年代的人,是真正的演员,用情感和艺术去诠释一个角色,而不是像现在的演艺圈,仅仅凭一张脸和曝光自己的私生活来获得商业利益。
从前慢,但是有生命的厚度;后者快,但只会淹没在时代交替的洪流中。
哥哥和唐鹤德的爱情,了解过后无比向往。一直感觉张国荣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不仅仅因为他能再演艺圈叱咤风云,更因为他能够拥有与唐鹤德的那份感情。他是一个能够从诸多感情中把性,友谊,和亲情区分开来的人。他曾经说过,和唐鹤德的感情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那一份一直都在的温情和陪伴。大多男女之爱,都在激情燃烧完之后,如泡沫一般轻轻一戳就破,但是哥哥想寻求的就是那一种不会随着时间消退的一份陪伴,一种懂得,一份相守,可能淡淡的,但是一直都在。不是爱情的飞蛾扑火,而是细水长流。
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文艺复兴的: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似乎感觉现代的中国社会也急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用经典洗刷一遍人的心灵。
想到了木心的那首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ps:一时兴起之笔,没什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