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十年前,你最想对10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
看到一篇文章里的姑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十年前,她还在学校里念书,班级组织开家长会议,姑娘的奶奶来到学校替她开家长会,可是年迈的奶奶从小生长在农村,平时不外出社交,顶多也是和街坊邻居谈谈家庭琐事,不会讲普通话。
奶奶来到学校,反复用家乡话向老师询问姑娘在校的学习成绩和在校情况,可老师听不懂,只能一笑了之。
奶奶问的焦急见老师没有回应,更是反复用家乡土话询问,一旁的姑娘看到奶奶这样,便觉得丢人,身边的同学们都看着,便一心想着奶奶停止问话,催促奶奶回家。
姑娘拽着奶奶的衣袖说道,“好了,别在这丢人现眼了,快回家吧!”
奶奶无奈,便跟着姑娘回家了。
从那次以后,奶奶便再也没有出席过姑娘的家长会,学校通知开家长会议,远在他乡工作的父母也无法赶来。
十年后,当她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后悔自己伤了对自己最亲的奶奶,她说,那时的她如果能够帮助奶奶向老师翻译,也不会让奶奶尴尬。
她想如果回到那时候,她抱着奶奶说句“奶奶,我爱你!老师听不懂没关系,我帮您翻译。”多好。
是啊,我们总是在无形之中伤害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把他们对我们的爱,当成是累赘,用最伤人的话来说给他们听,或许这是因为我们在爱中感受到了完整的安全感,即便我们伤害他们,也深信他们也不会因此离开我们。
你是否也对身边的父母、伴侣、亲密的朋友无意中说过一些狠话,而对陌生人却彬彬有礼理性且礼貌呢?
我相信,或许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心情不好情绪烦躁的时候,对他们恶言相对、宣泄情绪,这是源于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责怪身边亲近的人呢?
据了解,在生活中无论出了什么差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则是责怪身边的人,我们内心最孩子气的部分,深信他们能负担的更多。同样也无法对那些真正伤害我们的人生气,反之,会对最亲近的人抱怨,因为我们相信他们会容忍,会包容我们。
我们习惯于对身边最和善、最富有同理心、最衷心的人发怒,那些最不会伤害我们,并且不离不弃的人。
我们往往对陌生人礼貌客气,即使有所冒犯,也不会怪罪于他,但只有在我们真正信任的人面前,才敢表现得完全无理或态度很差。那是因为在他们身旁,我们会很容易进入私人领域毫无保留的发泄情绪,而这种私人领域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踏进的。
但这并非是我们宣泄自我情绪的好去处,最亲近的人往往也最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与其把负面情绪宣泄在亲近的人身上,倒不如给自己找一个恰当的宣泄口,亲近的人往往也最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情绪垃圾桶,不应在爱与亲密面前放肆自我。
有位作者,说得一段话颇为有道理:
年岁渐长,渐渐懂得跟人保持一些距离,不再对人不设防备。经常去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的确,自已亦是凡人,不是完美之身,本身存在很多缺陷,或许无形之间也有伤害到别人。
近则不逊,远则怨!
无论何时,都不应背义负恩,用锋利的匕首去刺伤爱与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