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阳光

      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近90度,北半球白昼时间为全年最长,往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减少,到冬至为白昼时间最短、夜最长之日。

      上面的知识,学过初中地理的现代人都能知道个大概。那问题来了,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夏至的存在,那他们又是怎么确定夏至日的呢?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春分或秋分时全中国都流行的一项活动:竖鸡蛋。据说这两天是全年阴阳平衡的时候,鸡蛋能够竖起来。等等,难道通过竖鸡蛋,就能够判断天地的运行规律?

      于是我鸡动万分地掏出明天的早餐,开始了探讨宇宙规律的试验。但是,不到1分钟,我就把鸡蛋竖起来了。

     我还不过瘾,又把它倒着竖起来了。探索宇宙规律的试验彻底宣告失败。。。

      好吧,上述纯粹开玩笑。观察太阳运行规律所需要的工具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根直溜溜的棍子、一根绳子、尺子和一支笔(或者木炭等划记号的东西),还有就是多年的耐心。

      先将棍子垂直竖立(通过下垂的绳子可以做到垂直于地面)插入地面,然后用绳子打活扣绑在棍子上,绳子末端绑上笔,就成了一个较大的圆规。在地面画出一个圆。

      准备功夫做好后,就开始等待及观察。当第二天上午和下午,当棍子的影子端落在了圆上时,分别做好标记。

      按上图将两端连线,取连线中点再和圆心连线,即可得到准确的南北方向。

      然后再次观察,当正午时分,棍影落在南北方向线上时,就能确定当地的正午时刻。每天记录在正午时刻时的棍影长度,观察满几年之后,你就能初步探索出太阳的周期,知道正午日影最短的那天就是全年白天最长的夏至,以及一年到底是多少个昼夜。

      另外,棍子要足够长才容易观察每天的日影变化,而如果你所在地区每年都有持续1-2月的阴雨天气,或者你住在赤道附近,你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然后以冬至、夏至为计时起点,将之后的每十五天所记录的影长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你会得到如下的奇妙图形——太极:

      不少学者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古代的天文观察,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还是挺大的。毕竟天地间阴阳消长的规律,最浩然磅礴而宁静悠远的,莫过于年的变换。古人有感于四季的交替,尝试找出背后的秩序,以指导耕种作息,怎能忽视太阳的运行特征呢?感知四季,是个寿命较长的生物都能做到,但是也只有能思考自身存在的人,才能摸索出背后的规律,突破自身的局限,接近造物。太极图,或许就是我们某位了不起的先人,通过长期逐日观察而得的奇思妙想。

原创声明:

如无备注,居膳斋所有文章均为居膳斋主本人原创,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1104144344@qq.com。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fisher_js阅读 444评论 0 1
  •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除去爱情,何事能坚持一年、十年、二十年? 那坚守爱情的又是什么呢? 相信共同...
    八仙过海的过阅读 830评论 0 0
  • 九溪一日游 跟熟悉的陌生朋友新白鹿吃晚饭(宋江村) 开心
    turbozhang阅读 171评论 0 0
  • 0209【动待花开】20171018 D8 今天彭彭开始讲课了,期待又紧张,中午休息的时间比较短,进去听了一会,没...
    芝麻_mom阅读 1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