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捡了份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很不如意。

换工作时,我准备了6个月的生活费,打算长期抗战。但没料到,投完简历不到一星期,就被叫去面试了,面试了一轮、大概十多分钟吧,就被录取了。

公司和薪水,对于毕业不久、没有经验的我来说,都很惊喜。

面试我的领导事后和我说——看中你主要是因为你的学校,你有两个直系师兄师姐在这里工作,人品、能力都极为出色。

我们相信你也差不到哪里去。

也就是说,我的校友成了我“社交支持网络”中的一员,在我孤立无援时,为我做了无形的背书。

即使我根本不认识他们...

当然,事后我也证明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没给学长们抹黑。

这是我刚工作不久的事,后来的几年,我的求职之路顺利了很多,有了履历,有了同事、上司、朋友的举荐,找工作不是很难的事情。

再没经历过海投简历的痛苦。

我身边的朋友也大致如此,基本到社会几年之后,工作机会多数是靠社交关系网的介绍了。

比如给我背书的师姐,后来去了宝马总部,因为她的老公是汽车一行的从业者;我的师兄去了腾讯,源自前同事的举荐...

在一个松散的关系网络里,大家彼此认可、互相推荐和背书,一群陌生人迅速的联结在一起,成了战友。

通过这个网络,你有机会认识更多的靠谱的陌生人,求职者和公司都减少了很多考察和筛选的成本。

有了你的社交网络,职业发展变得更靠谱——而靠谱是很重要的事。

最近两天,被“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刷屏了。

23岁的毕业生李文星在一家招聘网站上应聘求职,疑似遭遇传销骗局,被骗到天津静海。

在失联了两个月之后,他的遗体在一个小水沟中被发现。

一场悲剧。

网上有人列举了很多信息查询网站,教大学生面试时判断公司是否靠谱、对方是否刻意行骗、如何与传销团伙周旋。

但说实话,如果单从名字和相关招聘信息,很难判断这家公司是不是传销公司。

关于这场悲剧,一个朋友是这样评论的——一个缺乏社会支持网络的大学生,见识阅历不多,又不幸游荡到了骗子的主场。

遭遇了残酷的伤害。

而对于我来说,混社会七八年了,如果还有一点人生的经验可以分享的话...

我想,那就是无论性格如何,培养一点适当social的能力吧。

年轻人主动一点点,多认识一些朋友、师长、校友、同学,打个照面总比窝在宿舍玩电脑好。在校期间多参加一点熟人介绍的实习,刚毕业时多认识一些同道中人。

点头之交也无妨的。

为自己建立一个“社交支持网络”,即使关系再松散,在求职时也会有极大帮助。

比如在找工作时,让学长学姐和朋友们,帮着判断和参谋行业是否靠谱、职业是否靠谱、公司是否靠谱。又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机会。

比起单打独斗来,效率递增百倍。让年轻人在社会这个暗黑森林里,获得更多的安全支持。

而这张社交网络,也会随着你的职业发展,不断往外延展,给予自己越来越多的助力。

Ps.

好不容易写个鸡汤文...写得这么絮叨絮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