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更新,把与教育有关的金句分享出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又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确顺序和逻辑。
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在童年的时期,孩子学习有他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行为。社会化是改变自身的行为,与同一社会类别中其他成员的行为相适应的过程。
童年时代是生命在不断再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再生过程中永远生存下去的。
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当孩子饿了、累了、寂寞、伤心时,他就需要有人照顾、抚慰,就好像他那个水杯空了,需要加水一样。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就是那个大蓄水池。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当孩子没有惧怕与拘束时,他们并无侵略性。没有惧怕和焦虑感的孩子,也不太会抢夺,排队不会加塞,不会钻空子,表现总是很平和。
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环境背景传递给孩子,就会使他和我们的限制永远延续下去。惟有了解我们自己的限制,而且由此解脱,我们才会有根本的改变。倘若我们自己仍在限制之中,却讨论着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这是毫无益处的。
学习就像一段旅程。旅程的起点是学习者现在的地方,终点是在学习上的成功。重点不仅是让学习者获取一堆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以便能做到哪些在学习前无法做到的事情。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我们必须要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成功的能力。
我们做着相同的事,过着相同的生活,然后做着相同的梦。我想也许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梦了。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成功,但是却要他们缴出武器,缴出他们的童年力量。
玩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人为之人的本质。它超越了文化。战争、法律、体育、诗歌,这些人类最根本性的活动,都多多少少根源于“玩”。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早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人脑像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学生,对经验有着超乎大家想象的反应。如果你每天都让大脑学数学,它就会越来越擅长数学。如果你让它忧虑,它就会越来越忧虑。如果你让它专注,它就会越来越专注。
人的学习收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
与其去限制孩子阅读漫画、轻小说、图文书,不如陪伴他们一起阅读这些书,并从中与孩子进行讨论、沟通、分享。每种书都有适合孩子阅读的地方,只要避免他们接触到不良内容的书籍就可以。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奖励通常使人感觉受控,而我们在自主权减少的情况下往往会畏缩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