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总关情

日常的居家生活里,免不了女主人的针线活,从最初拙劣的针法到后来完美的挑脚,一针一线之间显现出女主人的心灵手巧。

远方妈妈捎来的爱

彼时那个尚年幼的我,常常看见母亲夜里挑灯做着缝缝补补的针线活,自年轻时候就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妈妈,总要将头埋得很低很低地去做着,不时地再弯下身子仔细端祥着走线有没有歪。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妈妈的针线活一直都做得非常之精细而平整。

除了手工的针线外,那时的男女性都擅长缝纫机,逢年过节做件衣服裤子对他们来说都是易如反掌的轻松事情,可是最让现在人匪夷所思的,是那时的他们几乎没有裁缝师傅教授过,全凭自已的自我学习能力,这也是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对老一辈的人始终有一种敬仰之情。他们的生活智慧之高,是我等后生晚辈所远不可及的。

儿时对家里那台会走线的缝纫机,站在一旁的我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每次当妈妈在缝纫机上踩着踏板,绣花针飞快地在布料上均匀地跳过的时候,我就特别向往。趁着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也学起妈妈将缝纫机打开,然后放上一块废弃的小布料头铺展在绣花针的下方,可是当我用脚在踏板上踩踏的时候,却发现完全踩不动,再想想妈妈操作得那样娴熟老练,才恍悟缝纫机并不是这样容易操作的。直到现在,我也没能把缝纫机学会,于是对母亲的聪明灵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不久前,爸爸从家乡来到我如今居住的南国城市,当他从行李箱里取出一包又一包的东西来的时候,他拿起其中的一包对我说道:“这是你妈妈带给你的。”我正纳闷着是什么东西呢,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包线啊。我忍不住顺口就问爸爸:“妈妈怎么给我带这些东西来呢?”爸爸略微一笑,说道:“你妈怕你在大城市里找不到这些小东西啊!”“噢……”我喃喃地应了一声爸爸。

打开针线盒的那一刻,我惊讶地发现针线盒里安静地躺了多年的黑、白、蓝三色线也是妈妈多年前给我买来的啊!现在妈妈又再从家乡给我捎来了十种不同颜色的线来,这是母爱特有的细微到极致的爱,是妈妈在家乡对女儿遥远又深情的挂念。

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了这么多年,渐渐地我也被生活打磨成为了一个几乎全能的妈妈,针线活也自认为做得已经谙练。可是每每与母亲做的针线活一对比,就会发现妈妈的针脚一贯的密密匝匝,整整齐齐,从不马虎。做针线活这件细小事情,可以看出妈妈对待事情仔仔细细,一丝不苟的态度。或许,从他们那个时代走来的人们,对待任何物件都保留了过往的那种珍视习惯,不忍心打发或糟蹋了任何可以再使用的一切东西,这些是父辈们一生中搁舍不下的勤俭节约,也正是日渐消逝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清代朱伯庐的《朱子家训》中有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是父辈和祖辈们都一直在耳边教导着我的话语。曾经的女红,如今的针线活儿,女子在穿针引线间飞舞的衣袖扬起的眉目,一针一线总关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前几日收拾衣橱,看见了母亲前些年给我做的棉马夹。一个是紫花缎面的,一个是绿花绸面的,都...
    九月流云阅读 3,092评论 2 3
  • 晚上女儿说妈妈给我做个眼罩吧,于是用一条毛巾一条缎带给她缝了一条简易的眼眼罩。 这个针线盒还是搬家时新买的,十个彩...
    江南玉笛阅读 488评论 5 1
  •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中国人尤其重视家庭观念。这种基本的人际互动关系,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于女子...
    andrewpaul阅读 1,380评论 0 0
  • 1、计划 晚饭过后,一天的沉思得不到解惑,我该何去何从心中自有安排,每一个发心来自于内心的需求,受生活所迫自强心吸...
    念追忆loveing阅读 269评论 0 2
  • “白雪映红墙,碎碎坠琼芳。”清东陵在一场风花雪月的浸润下,胜境如画!漫步在气势恢宏的孝陵神路上,历史的代入感油然而...
    心shi莲花开阅读 846评论 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