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没到五一,天气就热了起来。
广州的天气从来都是走的“过山车”路线,前两天还凄风苦雨的春寒料峭,才过一天就艳阳高照,气温飙升,瞬间入夏了。
这几年随着体重的下降,对于高温不会像从前那么反应敏感了,倒是对于天气稍一暖和就跑出来四处疯狂觅食的蚊子感到烦恼至极!
常常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蚊子叮完人之后,会让人感到那么痒?一挠起来就欲罢不能,恨不得刮下一层皮来!这种“行为”也太讨厌了吧!血都吸了,不仅要留下拿一点点红肿的小鼓包,还不知遗留、撒播了什么古怪物质在人的皮肤上,让人感到奇痒难耐?!不仅如此,虽然体积不大,蚊子还是传播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难怪蚊子会成为“四害”之一!要是能排序的话,我想四害中蚊子该当排在首位!
但是为什么蚊子咬完会发痒呢?“民间”的说法(也就是我自己“想当然”的想法)就是:蚊子自带“痒痒药”(致痒物质),通过叮咬这些物质也就传到人的皮肤上,致人发痒了。就像小时候看的《阿拉蕾》,忘记是那一集了。就记得是一只拟人化的蚊子叮完博士后,又把提着的“痒药”涂在叮咬的位置,让博士奇痒无比……
当然,所谓“痒痒药”只是我片面的、幼稚的臆测。带着疑问,让我们来看看科学的答案是怎样的(一下引用的内容来自果壳):
蚊子在叮人时,要往人体里注入几种蛋白质,统称蚊子唾液蛋白。这些蛋白质抑制人体的血液凝固系统,防止血液凝固,防止血管收缩,这样蚊子才能顺利地把血吸上来。吸完血,蚊子飞走了,蚊子唾液蛋白却留在了人体内。人体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试图清除这些外来物质,发生了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物质叫组胺,它能让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管壁的通透性,让细胞之间充满了液体,也就出现了炎症。这时被蚊子叮咬的地方才发痒、红肿。
喀!原来致人发痒的并不是蚊子,而是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反应时产生的副作用!看来是错怪小蚊子们了……接着看:
如果蚊子没有携带病原体的话,被蚊子吸走的那点血对人来说可忽略不计。让人难受的是叮咬处的发痒,而这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没有必要对蚊子唾液蛋白大动干戈造成的,其实是过敏反应。蚊子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有的很快,被叮咬几秒后就出现,但消失得也快,一天后就没了;而有的反应则一天后才出现,持续几天甚至很多天才消失。
唉,没文化还是遗祸不浅啊!不经过调查研究,不仅容易错怪别人,就连小到一只不起眼的蚊子也有可能被主观误判!
(日更写作【750】11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