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I:
当我们在和别人聊天时,经常会进入两种状态:1.TA聊TA的,我想我自己的事,毫不关心对方感受,我们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却对他人冷漠的方式称作“动因性”。2.听TA聊天时,感觉自己完全进入了对方的世界,而且对TA的谈话在表面上或者内心里有及时反馈,我们称这种状态为“共融”。
显然,状态1的交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消极的,而我自己在和别人聊天时也时有出现。我想了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态?第一种可能是对方的聊天内容我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例如饭桌上的或者聚会中的聊天,总有你不愿参与的话题吧,这时候,刷刷手机或者思考着准备何时切换话题都会使你在当前话题中显得三心二意。第二种可能是自己当下有更重要的任务或者事情,是我们不得不分心处理,这时自己只能用“嗯”“啊”“奥”这类词来维持对话的进行,殊不知此时已经让对方看出你对TA的冷漠。第三种可能是对方的谈话确实打开了你的思路,但你此时也因此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以致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交流。我们在无法集中注意力时与人的交流都会造成伤害,尤其是在对方带有一定情绪的时候。怎么办?如果这次交流对你和TA双方都很重要,那么请放下你的手机和无关的思绪,提高你的专注度,融入对方的谈话,即使回应对方,达到共融的状态。
当然,前提是你觉得对彼此重要的谈话,如果是朋友聚会的闲聊,你偶尔放松一下也没什么关系,毕竟还有别人参与话题。当然,提高专注力这点不光在我们关系力的课程出现了,在沟通力和逻辑力的课程中也是重要的一part,很显然,无论是你是自己思考、表达还是作为一个受众去接收对方的信息,只有专注才能提高效率,让自己想得更多、说的更多以及得到的更多。而关系力中强调的集中精神,不光是自己能感受到,你全神贯注聆听并回应的过程让对方也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用心,能增加TA对你的好感度。
A1:
对于在亲子关系中,我就很难做到时刻集中精神,尤其是陪孩子看动画的时候。上个月跟孩子一起看动画《了不起的菲丽西》时,看到一半,我就提不起精神自顾自看手机了,结果孩子看到菲丽西学舞蹈因为分心迟到遭遇落选和被遣送回孤儿院时跟我分享她自己的伤心情绪时,我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这引起了她强烈的不满,后来我自己又重新看了一遍并和他一起分享剧情和心情,我觉得才弥补了之前对她的伤害。我觉得虽然儿童动画可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类型,但坚持陪伴孩子看完,并参与话题讨论能和孩子的关系产生共融状态,对改善亲子关系这点来说还是非常值得的。
A2:
目标:每个月集中精神陪孩子看至少2部儿童电影,设计一些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或者跟孩子分享、交流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看法、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