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躲避可怕的统计学,在《如何高效学习》之后我又读了一本关于如何学习的书。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比《如何高效学习》更多的关于学习,做人的知识。同时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首先,我想先把我觉得书中写的好的地方摘录下来,然后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思考。
1. 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改革创新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2. 从头到尾我都觉得他们错了,但当时我只是个大一新生,还没有足够的自信来阻止他们破坏我的约会。
3. 他们都不是透过了解而学习,而是靠背诵死记或其他方法,因此知识的基础都很薄弱…有这种弱点的人真多,连学有专精的人也不例外。
4. 只要你有绝对的自信,只管装下去,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
5. 我醒悟到为什么普林斯顿能够取得那么多的研究成果——他们是确确实实地在使用这部仪器。这些人亲手把仪器安装起来,知道一切的来龙去脉以及每一部分的功能,而不是把一切都丢给工程师。
6. 在整个过程中,你不停地对自己说:”我当然可以做这,做那,我只是不想那样做而已!“——那却等于说:你做不到。
7. 好笑的是,在先前那么多次的讨论中,他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究竟像砖块这类简单物体是不是”本质物体“?更不要说电子了!
8. 他们把所有时间都浪费在死背名词上了,而这些东西只要花个15分钟便全部可以查出来。
9. 当别人对我说明一些什么,而我努力要弄明白时,我还在用这些方法:不断地举实例……当他们说到数学上的“集”时,我便想到一个球,两个不相容的集辨识两个球。然后视情况而定,球可能具有不同的颜色、长出头发或发生其他千奇百怪的状况。最后,当他们提出那宝贝定理时,我只要想到那跟我长满头发的绿球不吻合时,便宣布:”不对!“
10. 父亲告诉我这个故事时,提到这大概需要很多练习,他自己从来没有试过这方法。
11. 这群人——提出一大堆想法,各自考虑不同的层面,却同时记得其他人说过些什么,到了最后,又能就哪个想法最佳,做出决定,并综合全体意见,不必什么都重复三遍!这些人实在很了不起。——评论那些物理学中的大人物
12. 如果对方的想法很差劲,我就告诉他那很差劲。如果他的想法很好,我就说很好。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我的处事方式。
13. 仔细地看
14. 在课堂上时,你可以思考一些已经很清楚的基本东西。这些知识是很有趣,令人愉快的,重温一遍又何妨?另一方面,有没有更好的介绍方式?有什么相关的新问题?你能不能赋予这些旧知识新生命?基本的东西思考起来并不难,而如果你没想出什么新东西来,没关系,以前想过的已足以应付讲课之用了。但如果你真的有什么新想法,能从新角度看事物,你会觉得很愉快。——论教学相长。
15. 你完全没有责任要做到其他人觉得你应该做到的地步。我没有责任要符合他们的期望,这是他们的错,可不是我失败了。
16.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的运作方式,跟我从小被教导的一套,居然会有这样大的差异!
17. 你感到寂寞,想起一切的美好时光,却忘记了所有争吵的原因!
18. 也许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刺激和乐趣只在赢取海滩乐团的比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只有那样的水准。顺带一提,我们的乐团确实赢了那项比赛。——论桑巴乐团的成员
19. 事实上大家全都不懂,但他们表现出一副很懂的样子,以把别人比下去。他们全在假装明白课程内容,如果有学生偶然承认有些事情不够清楚,问问题,其他人便立刻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表现出一切都很清楚明白,并告诉他:”你在浪费其他人的时间。“
20. 那些说”表演女郎“的人,心中早已存有偏见!但在任何一个团体中,如果你仔细看看,就发现包含了各色人等。
21. 我总喜欢弄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2. 你担心、做决定,但又发生了其他的事情。事实上,比较容易的做法是什么都不管,就那样决定。不用管那么多——再没什么能使你改变主意了。
23. 除非我脑袋里能出现一个具体的例子,然后根据这个特例来演算下去,否则我无法理解他们说的东西。
24. 我接受了她的建议,把那东西从头看到尾,发现它真的很明显简单。我只是一直害怕去读它,总觉得它太深奥。
25. 我记得以前看过那篇论文(那时《物理评论》还不很厚,我每篇文章都读)……
26. 从那时起,我再也不理会由“专家”做出来的结果。我总是自己动手计算每一步骤……我在没有犯相信专家意见的毛病了。你只能活一次,于是你犯该犯的错误,学习什么不该做,你的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
27. 他们碰到的沟通问题是,怎么让学生慢慢领悟出绘画的技巧,而不是单靠传授;而物理教师却老在传授解物理习题的技巧,而不是从物理的精神层面来启发学生。
28. 叫一个刚学开车的人放松驾驶盘,是不大说得通的,也不可能成功。只有当你知道怎么样可以小心地把事情做好时,才有可能开始放松。
29. 艺术能为人带来快乐;你创造的东西可以令人喜爱到,得而喜,失而沮丧!科学却是普遍性的,宏观的,你不大会跟那些欣赏科学的人有个别而直接的认识。
30. 研讨会之所以开得毫无头绪,主要是因为他们连题目都没有明确地界定,因此大家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31. 发展生产事物的新技术、新机械,以及用来做很多事情的新机械;而发展这些新事物的先决条件,是聚集资金。重要的是制造东西的能力,而不是那些东西本身。
32. “日本人相信他们只有一种出头的方式,就是让子女受到更多的教育,比自己受的教育更多。对他们而言,脱离农夫的地位,成为知识分子是很重要的事。所以每个家庭里都勤于督促小孩,要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努力上进,因为这种不断学习的倾向,外来的新观念会在教育体系中很快地散播,也许那是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日本大使回答费曼
33. 做丈夫的总是喜欢证明他们妻子是错的;但跟其他许多当丈夫的一样,他发现他太太猜对了。
34. 要指出其中分别并不难,但要定义清楚就很困难了!
35. 进行科学思考时必须遵守诚实原则——有点尽力而为的意思在内。如果你在做一个实验,你应该把一切可能推翻这个实验的东西纳入报告之中,而不是单把你认为对的部分提出来;你应该把其他同样可以解释你的数据的理论,某些你想到、但已透过其他实验将之剔除掉的事物等,全部包括在报告中,以使其他人明白,这些可能性都已经排除。
36. 第一条原则是不能欺骗自己——而你却是最容易被自己骗倒的人,因此必须格外小心。当你能做到不骗自己之后,你很容易也能做到不欺骗其他科学家的地步了。在那以后,你就只需要遵守像传统所说的诚实方式就可以了。
在看完《如何高效学习》之后,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学习的天才。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好,而这种好的学习方法是我们都可以学习练习得到的。在看完《别闹了,费曼先生》之后,我的想法又有所改变。这种高智商的人,脑袋反应灵活的人,学习研究的高度,真的是我通过练习学习策略达到的吗?在《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一些《如何高效学习》里提到的观点,比如比喻法,把数学里的集比喻成一个一个的球,比如拓展知识到实际运用中等等。但是看《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本书时,确实会有,人与人的差距居然可以这么大的感概。我只能寄希望于最近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人的脑神经是一辈子都可以生长被重塑的,希望我能多多锻炼,慢慢发展我那些自主思考的神经,慢慢变聪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