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无极《知识 思想 自我 边界感》笔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v4y1D798

自我认知:我是一棵树,认知是流动的,但我是一棵树是不变的,不会因为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而改变。但只认识到这一点是没用的,因为无法只通过喊口号“别人影响不到我”就能获得自我认可,还需要有实际行动。本视频就来说下实际操作。

如果一个人生长在全是打击嘲讽和pua的环境中,他会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归顺于那些打击的人,被环境驯服且终生都在追求他人的认可,把他人的认可当做自我认可;第二条是不归顺那些打击自己的人,不被环境驯服。但可能他在承受这些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孩,情况又一直延续到青少年时期,这种条件下即使他每天喊“我是最棒的”,心理也难免发虚,因为他找不到第二个人拥护自己,因此他的自我认可防线是非常薄弱、紧绷易碎的,一旦裂开口子就会全盘崩溃。

  • 在这种绝望的境地下,唯一的希望之路便是学习之路,让知识的力量成为自我的力量。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接触学习环境、相同想法的人,与他们交流、提升。在学习、开拓眼界和交流中认清自己、认可自己,具备了审查和分辨的能力,就不会在面对他人否定的时刻产生自我怀疑。如果再受到否定,请对方给出观点和理由,用知识来分辨,还可以借此提升知识中的缺陷,但同时需要知道----即使知识真的有缺陷,也不是对方可以借此打击嘲讽的理由。

  • 在哪方面缺乏自我认可,就去汲取哪方面的知识。举例:比如在母语情景下,我们正在表达,这时有人对我们指手画脚时,我们很容易能识别出对方说的是对是错、对方水平如何等;再比如一个外行对专家的专业内容指手画脚,专家理都不会理对方。这里的知识不要狭义的理解为书本教材,思想、性格和能力也是;学习有助于培养思想、思想有助于获取能力、能力有助于性格改善,掌握知识、具备思想才有能力培养出正确的自我,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 不用纠结从哪开始,找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行动,因为知识道理都是相通的,找到这根线就带出那根线;同样自信也是相通的。在一个领域受到滋养以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吸纳各方向领域的知识以后,会形成一套独有的观念和自我体系,再遇到人事物时就不会轻易动摇,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会产生对「错误」的敏感性,就如在品尝过一流美食后能指出二流事物的不足一样,在知道什么是尊重、了解被尊重的感受、明白尊重会通过何种行为和词汇表现以后,在不被尊重时也会立马感受出来。

  • 唯上智与下愚者不移。一个人如果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他要么无知,要么自我及其坚定。无知的人会通过打击和否定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事物来维护其的自我认知,对他们来说承认他人的不同等于掀翻自己赖以生存的自我根基。这样的人接触在多人去过在多地方都无法打破自身的局限性。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一错再错时,对方极难放弃自己从小到大的观念框架,应该及时放弃。

  • 你根本无需承受来自他人的负面看待,那是他人的问题,是他人没有边界感的问题,你是有人权的,你可以自己觉得你的每一步。一个人该自我自大到什么地步才能蔑视他人的存在,让自己的喜好凌驾于他人之上呢?这是建立规则妄想驯服他人的表现。如果自己在大是大非上存在缺陷还是可以听取别人意见的,但如果仅仅只是自己的存在不符合他人的规则、不能让他人顺心如意就被指手画脚,应该启动蔑视机制。

  • 蔑视机制,质疑对方的经验、资质、地位、结果。不要陷入他人的语境进行自证,自证会变成下级向上级争取自主权,对方也能微妙的感受到自己有权力可以左右你:{你瞧瞧,我就随口提出个问题,看他慌不择神拼命解释的样子,算了,准他这么做吧},并且当对方体会到手握权力的滋味后会加大力度在你身上使用,以体会到凌驾于你的快感。(这就是pua者会变本加厉而被pua者会越陷越深的原因)

总结:规则需要惩罚机制的辅助,自我认可需要知识和蔑视功能的辅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