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祝新华博士的《促进学习的语文评估:基本理念与策略》。
祝博士长期从事语文课程、评估与教学研究。现为中国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围绕“促进学习的评估”的主题开展十余项研究。
开篇便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在中国传统学校教育中,与汉语言文字教学有关的考试、评估手段主要是“背诵”与“写作”。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20世纪20年代初,白话文先后进入中小学教材,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言文字的教学。
作为一门课程的考试评估方式,也由传统的只强调“读、写”开始向全面重视“听、说、读、写”转变。
祝博士的“促进学习的语文评估”有以下特色:
一、立足本土、视野开阔
既有立足本土,以科学的态度总结和借鉴前人和时贤的智慧和经验,也要放眼国际,充分吸收和利用其它国家和民族在教学本民族语言文字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考试、评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二、不囿陈说、新意迭出
三、主线突出、结构严谨
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通过评估来了解教学质量,而评估理念与方法,又反过来影响我们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的设计。
学习评估是指灵活地采用测试、观察、访谈、调查等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或学习成就做客观的描述及定性判断,为改善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
第一章 促进学习的评估概述
第一节 促进学习的评估的发展背景
一、学习理念
(一)多元智能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语言、逻辑数理、空间、音乐、身体动觉、人际、内省七种智能,该理论打破传统看法(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
经发展,加德纳再加上自然和存在两种智能,合计有九种智能。
各种智能只有领域不同,没有优劣之别。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多种评估手段和方法衡量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
即我们常讲的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评估结果智能是分析学生的强项与弱项、建议未来的学习方向,但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
评估结果不可用来与其他人比较、排序。
(二)个别差异与学习潜能
现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焦点之一是:变发现学生弱点为发现学生潜力,承认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建立过程评价的新机制。
(三)自主探究
1.接受学习观:不强调学生给出个人独立思考后的答案,而是给出教师希望看到或听到的答案。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和知识建构有关外部事物和现象的意义的过程。学习不只是机械记忆书本知识,更是积极地探究新知;学生不只是事实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使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
教师的角色是选题、引导讨论,从旁激发、支持,并适时介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四)互动学习
当代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积极互动、沟通,改变师生传授-接受型的形式,克服对立、不平等的主客体关系。
(五)积极参与
让学生参与评估,会更主动地了解学习目标,更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自我反馈信息,并继续努力,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人。
(六)投入型学习
投入型学习PETALS框架中的五要素:
1.教学法
2.学习体验
3.学习环境氛围
4.评估
5.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