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年开始,我积累了各种技能,有些技能被抛弃了,有些技能增长了;想想不能轻易的放弃他们,于是我想每周写点东西出来,直到没啥可写了就不写了。到老的那天,一回忆,不错、年轻的时候,还是假装写了一点东西。
今天就写写:微信懂我们、微信是聚类、微信是互联、利润与价值。
1、微信懂我们
微信更新了很多版本,说明微信越来越懂他的用户。比如,微信最开始订阅号放在会话栏,后来订阅号就被收藏起来了,免得一直骚扰,在后面的版本里面,微信又把订阅号里面的数字变成了小红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高效的工作者来说,他是一定不喜欢频频被打扰的,特别是创造类的工作。一个想法、一条思路,一旦被打断,需要花超级多的时间才能连接起来。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当我们画一根美丽的线条时候,如果一不小心被打断了,就很难衔接了,即时衔接上去,看起来也没有一次性来的完美。这就是为什么画室、写作,都是在相对安静的地方。
微信的所有规则就是想让他的用户不会被打扰,禁止多级分销、禁止诱导转发,小程序最明显,用完即走,让用户有着更好的体验。
记得有很多朋友第一次加我,就立刻甩来二维码或者一张产品宣传画,且不说产品如何,第一时间我都会删除这位新朋友。
回头来看苹果设备的设计为什么卖这么贵,越来越受青睐,我个人认为,苹果设备本身不是用来装逼,而是他的体验真的很好,他可以让你更专注,免除各种广告的折磨。
或许你会认为,广告没什么,不看就行了。事实上,我们即时没看这些广告,无形中我们的能量会被广告瓜分一部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正在写作业或者看书的时候,我什么都不干,在你前面不远的地方,走过去,再走过来,连续5次,你一定会放心书本,和我单挑。因为你的精神状态无形中被我转移了。
2、微信是聚类
我们每天都会打开微信,找朋友聊天,泡相应的群,微信一开始就使用了标签功能,取代了qq的分组功能,这个标签变成为了微信最好的聚类标签,同一个用户可以拥有不同的标签。
还有的地方是微信群,我们可以在音乐聊天群,也可以在商业学习群,还可以在购物平台群,这些本质上都是聚类,把具有相同标签的用户聚类在一起。
同一订阅号的用户再次被聚类,再次可以对同一话题感兴趣,并且每天阅读。
这些数据一旦被微信分析,就会判断我们的属性,消费能力,这个就不多说了。对我们也没啥用。
但是这点对营销者来说就非常有用了,我们可以认真分析我们的产品用户群体,再在这些微信群里面去抓取潜在用户。
3、微信是互联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没跟一个朋友交流过,就证明我们产生了联系,我们在不同的群里面认识,同时也就有着不同的爱好。
互联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会经历第一次认识,怎么认识。认识后会相互了解,了解是双方的,有快有慢,了解的方式有通过聊天,也有通过朋友圈。
随着时间或者关系连接,后面就有了信任,有了信任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甚至会有崇拜,对你的观点表示极度赞同。
如果你是卖产品的或者提供服务的,你需要对你产生信任的朋友、用户、粉丝。如果卖货就不能简短的认识、了解、信任、崇拜这些阶段了。
如果想卖产品卖的好,就要用自明星概念,打造个人品牌。
4、价值与利润
这里先说一个有价值无利润的案例:
这个源于刚看听到一则消息,很多平台或网站都没有利润,比如我去年喜欢看的36克氢、虎嗅网,这些都是非常出名的科技网站。但是他们却没有多大利润,甚至接近亏损状态。
他们本质上市在做有价值的事情,具体他的价值在哪儿,我也不专业,就不多说,免得尴尬。但是没有多少利润,恐怕也难以维持平衡。
再举一个有利润且有价值的案例:
我相信大多数朋友都听过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一直利润都不错,但是他的得到创造了真正的利润,得到花去的广告费用非常少。
得到是真正掌握了运营能力的平台,当然这样非常成功的平台非常多,我只是以得到为例子。
得到运营的要点:
1、掌握了关键内容产出者,比如李翔商业内参、刘润5分钟商学院等等,众多专业产出内容的作者。提供专业的、某个领域的知识服务。得到自己就做点免费的东西吸引用户就完事儿了,什么都没有做。
2、分利,据可靠消息,得到的每一份订阅产品直接给内容制作者一半的收入,比如李笑来已经超过了10万订阅量,也就是有2000万营业额,逻辑思维获得1000万,李笑来获得1000万,对于这些专业的人来说,有平台就产生了巨大的收益,提供了巨大的价值。
3、分名——内容产出者,一个领域只会让一个专业的人来提供,这样的名分直接占据了人的心里,比如,李翔不在得到里面,我根本不知道李翔是谁。
4、勋章——用户,当我们连续阅读了30天,会有勋章,我们分享到朋友圈,会有勋章,得到这招给他带来了超级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个阶段玩法不能过早推出,要有一定用户基数。
其实,所有平台运营基本都是,关键人物、分名、分利等环节,微信也是积累了大量内容产出这,做订阅号,每天可以去看自己订阅的栏目。不然光刷朋友圈恐怕刷不到几个小时吧。
下次写写关于时间占有率的文章,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