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天打车很难,但我还是荣幸的打到一个拼车单,刚钻进这辆滴滴车,就看到之前的乘客和那个女司机似乎认识,她们正在聊着一个沉重的话题。车厢里也很快响起女司机带着山乡口音的讲述。
她出生在大巴山深处的小村落,十四岁那年暴雨冲垮了校舍,她踩着泥泞山路走三个小时去邻村借读。寒冬腊月里,冻僵的手指在冻疮裂开的伤口上缠层布条,继续在油灯下写作业。初中毕业时,她攥着全乡第一的成绩单,却看见父亲把录取通知书塞进灶膛:“女娃子读那么多书干啥?”
火苗舔舐纸张的脆响里,她连夜背着干粮徒步三十里山路,在镇政府门口等到天亮。值班干部被这个倔强的女孩打动,帮她联系了县城的中学。从那以后,每个周末她都要翻越两座山,到县城的饭店刷盘子挣生活费。
“你知道炒勺有多重吗?” 她突然笑着问我,“第一次端锅,滚烫的油星溅到脸上,我愣是咬着牙把菜炒完。老板娘看我实在机灵,偷偷教我颠勺。” 后视镜里的笑容带着自豪,“现在我单手颠两斤重的锅,还能同时看火候和配菜。”
高考放榜那天,她在菜市场卖豆腐的母亲攥着录取通知书,在烈日下站成了一尊雕像。学费是全村人凑的,五十七个红布包裹的零散钞票,带着体温的温度。她在大学食堂勤工俭学,用奖学金还清债务,又供弟弟读完了高中。
毕业后她进了一家外贸公司,从端茶倒水的实习生做到业务主管。那年暴雨冲毁了村里的唯一石桥,她二话不说捐出全部积蓄,还发动同事众筹。当新石桥竣工那天,手机里传来乡亲们敲锣打鼓的视频,她躲在办公室的厕所里,哭得像个孩子。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三年前。她辞去稳定工作,和朋友合伙开了家火锅店。装修时她每天只睡三小时,亲自跑建材市场比价,在工地监工到凌晨。开业那天宾客盈门,可三个月后,商场突然宣布整体改造。她的店被迫关停,血本无归。
“当时真的想放弃了。” 她的声音低下去,“在出租屋里躺了整整一周,直到接到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七十岁的老人说:‘妮子,你记不记得小时候爬山?摔了跟头就趴地上哭,山可不会等你。’”
后视镜里,她抹了把眼睛,重新露出笑容:“第二天我就去考了网约车资格证。刚开始连导航都看不懂,乘客投诉我绕路,我就在车里贴满便签,把城市地图刻进脑子里。现在,我闭着眼都能说出老城区每座桥的名字。”
车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她指着路边亮起的烧烤摊:“瞧见那个穿围裙的姑娘没?去年冬天她下班打我车,冻得直发抖。我把车载电热毯给她裹上,还请她喝了保温杯里的姜茶。现在每次碰见,她都要塞给我自己烤的玉米。”
“其实开滴滴挺好的。” 她转动方向盘,“每天能遇见不同的人,听他们的故事。有人上车时垂头丧气,下车时却笑着说‘谢谢你听我唠叨’。” 仪表盘的蓝光映在她脸上,“就像播种,你不知道哪粒种子会发芽,但只要坚持浇水,总会有花开。”
到目的地时,我多付了车费,她却执意退回来:“要是你觉得我的故事有用,就把它讲给需要的人听。” 车缓缓启动,尾灯在夜色里渐行渐远,像两颗不肯熄灭的星星。
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我突然明白: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次跌倒都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那些熬过的夜、吃过的苦,终将化作照亮前路的光。就像这位女司机,她不仅驾驶着一辆网约车,更驾驭着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勇气—— 不被过去的挫折定义,不被眼前的困境束缚,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当我重新整理好简历,准备迎接下一次挑战时,耳边总会响起那个清亮的声音:“山不会等你,但路永远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