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强的即墨话

即墨话上了春晚,听得我乐不可支,都是稀松平常的话,到了春晚舞台上怎么那么稀罕银呢?……“我wo(饿)了”“我wo(饿)过劲了……”哈哈哈!黄晓明,还真行哈!

有人说:这不是青岛话么,其实即墨话本来就是青岛话的基础,史上先有即墨才有青岛,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明清时期(1897年前),即墨的县域是:“东尽栲栳岛、黄山界,边海一百二十里;西逾壮武城,至胶州界六十里;南至浮山寨,边海九十里;北至三都河,接登州府莱阳界六十里,至县治一百八十里;东南尽巨峰,边海九十里;东北至金家口,入莱阳界八十里;西南逾胡埠接胶州界六十里;西北距沽河接平度界七十里。”其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总之呢,100多年前青岛还是即墨辖区的小渔村,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以后,青岛渐变成年轻的移民城市,来自胶东胶西的人口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方言,特别是清末以来即墨金口港的衰落,即墨人搬迁过去聚居的很多,所以,青岛人的方言口音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即墨土话还是青岛方言的基础,100多年来,音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很多发音还是相同的,比如:“小厮(小男孩)“小嫚(小女孩),”“齁咸”,“蛤喇(蛤蜊)”,和“布嘎(鸽子)”,等等。

身为土生土长的即墨人,年少那会儿,在外地人面前都开不了口,因为即墨话太土啦,一张嘴,不是即墨地瓜的味道就是饼子虾酱的味道。就连进过北京领过大奖的地方剧种即墨柳腔,听起来都浑身鸡皮疙瘩。所以少年时就努力的学说普通话,也总觉得奇怪:“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为什么不改乡音?是不是他们家乡的话比较好听?不解。无独有偶。我唯一的伯父,我爸爸的亲哥,少年离家支援三线五十年,六十多岁回家还是一口土掉渣的即墨话,我的堂姐堂哥们也差不多听得懂即墨话,口语中偶尔蹦出句即墨土话来,大家笑成一团。对游子而言,乡音,是不是就像是连接家乡的脐带,不忍脱离,不忍改变,顽强的坚持着,就像没有离开一样?

现在大环境已经变了,国家推广普通话好多年,孩子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响亮清晰又带着儿童未脱的稚气,字正腔圆的让我羡慕。但是,他们扎堆玩游戏的时候,我清楚的听到了:他们说“手心手背”的口音,竟和我小时候的口音一模一样!还有那些“俺,恁,忒”,安映来!听着叫它强滴来!

有一首歌今年特火:《大田后生仔》,歌里说方言渐渐消失了年轻人普遍不会说广东方言了。真是这样吗?我觉得即墨土话就不可能。我们即墨在拯救方言这方面做的很好,前几年还专门让老师们搜集整理即墨方言,于是乎,

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开始奉献自己的半生积累:夜来瞎黑(晚上)坐着杌子(凳子)吃古扎(饺子)的,觉扎车子(自行车)踢蹬(坏)了要赶急扎古(修理)的,这个老银(老人)真有zhua(能干硬朗,去声)的,笑得泪都出来了。原来,我们只是暂时不用这些词汇了而已,但是耳濡目染深入血脉的东西,哪能说忘就忘了呢?不经意间,遇到麻烦的时候,方言总是先从嘴里蹦出来,暴露我们的来处。举个栗子:即墨人常说的那句口头语:亲娘来!用普通话来说,轻飘飘的无处附着似的,总感觉不是呼唤亲生母亲,用即墨话来说一遍试试?俺—亲—娘—来!结结实实,满口如塞,那种难以掩饰的对亲娘的爱,孩童似的撒娇与欢快,委屈与无奈,都在其中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用一方的语言。即墨,一个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的地方,秦代郡县制开始设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号称千年商都的即墨,即墨话也延续了至少1000年吧。这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凝聚,即墨话,对即墨人而言多么重要啊。

有的人把即墨发音为吉米,其实是不标准的,即墨,方言应该是ji-mei(去声),重读在后面的字上。即,靠近的意思,墨,指即墨和城阳之间的墨水河,即墨,话一出口,就满满的文化气息,问你服不服?

十里不同音。不同乡镇的即墨方言也是有些细微区别的。比如店集和金口吧。金口南阡一带的发音就带有莱阳口音,三五里路以南的店集就基本听不出。再说岛里,店集镇以东二三十里的王村洼里和丰城一带,他们说某人不在家,总是说,“某人家里木有”,第一次听到这种倒装语序时,大为惊奇,因为我们店集从不这么说,真的就像第一次听鲁西的人说“知不道”一样的惊奇。后来,认识了即墨西部移风和兰村那边的同学,他们不说“你怎么啦”,说“你咋”?真个被砸得有点懵呢。你看看,这方圆几百里的地盘上,即墨话也在努力的保持最初的纯粹呢,些微差别算不了什么了。

年岁渐长,觉得即墨话越来越可爱了,年前回家跟我妈聊天,我说了一句“揍饽饽”,把老人家逗笑了,毕竟她现在也只说蒸馒头,不大说揍饽饽了。

真的,建议你没事时候听听即墨柳腔《王华买父》《赵美蓉观灯》等,听着听着你的鸡皮疙瘩就消了,渐渐的就跟着“柳”上去了,还能唱上几句了!柳腔戏能存在即墨大地上几百年,肯定有它的魅力,它们也想在传统文化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呢。所以,理应得到尊重不是么。

我的努力的顽强的即墨话啊。

当今,我们要树立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也请你别忘了我们的即墨土话哦。

好了,现在我wo了,吃饭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