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沈丘县古称秣陵,是河南省周口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交界处,居颍水中游,西临项城,东与安徽界首接壤。
从2000年起,至今近20年的光阴,无数来自沈丘的有志青年,前赴后继,带着改变命运的梦想,来到纸醉金迷的大都市。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好几十万沈丘人定居在上海,大多居住在上海宝山区,以从事交通运输业和餐饮业为主。车牌豫P开头的私家车和货车,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因工作原因,近几年间结识了不少来自沈丘的青年才俊,在此泡上一杯小青柑,天青色的烟雨里,浅谈一下关于他们在上海的心情故事。
一、少小离家
陈师傅,刚过而立之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初次相见,憨厚本分,语音未落,脸颊先红。他来上海已经整整十二年了。恰好是一个轮回。
晒得有些黝黑的肌肤,是因为常年在上海开大货车的缘故。
如今他已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车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虽租屋不大,但十分温馨。每每提及他在老家的两个孩子,总是言语里带着自豪和满足。
天下为人父母者皆相同。
他很幸运,有一位时刻陪伴他左右,不离不弃的“糟糠之妻”,与他年龄相仿,是他的同乡。平时负责照顾他的日常起居生活,俨然是一位贤内助了。
每次我们登门拜访,都会十分客气地用茶水招待我们,能够察觉出是一位淳朴、善良的贤妻良母。
陈师傅独自经营着这样一家规模不大,业务量有限的小公司,并非易事。偶尔还会遇到借钱不还钱的老乡。他也没好意思叫当事人写一张借条,只能时不时地电话催讨或是亲自开车去找对方理论。
现下年底,又是催讨账款的时节,他的烦恼大多来自于此。
我问他为何当初不要对方写一张借条。
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垂下眼帘道:“都是老乡,咋好意思哩。”
——真是一个大好人。
我还是好言相劝,如今这个世道,人心叵测,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还需谨慎为上。
陈师傅依旧只是笑笑,回应了一句:“希望河南人出来打工,团结一点。出门在外,谁都不容易。”
问及过年是否会提前回家探亲,他莞尔一笑地说道:“生意要紧,等司机们先回家了,自己再回老家。在老家住一星期就准备回上海。主要是陪陪孩子,陪陪爹妈,毕竟长年累月不在身边。心里始终牵挂的是两个娃和父母的健康状况。在上海住久了,有时候回老家住,居然也觉着有些不习惯哩。”说完,他点燃了一支香烟,若有所思地眺望着窗外,陷入沉思。
或许这番沉思只是习惯性的放空,但我猜测,千里寄相思,是每一个游子心底里最柔软的情愫。
二、心如故,热血未凉
老李,在上海郊区经营着一家河南风味扁食小馆。第一次去他的餐馆吃饭,还是河南的朋友带我去的。
老李年近四十,身材魁梧,一看就是北方汉子。笑时眼睛弯弯的,面带善意,十分平易近人。
店面虽不大,但异常干净、整洁。
门口的大红色对联隐喻出餐馆主人不俗的文化功底:
上联:门对苍山农家乐
下联:船游碧水渔人欢
店里主营胡辣汤、各色牛肉菜式和素馅饺子,都是河南当地的传统美食。饺子皮都是老李每天亲自赶制的。
做餐饮的艰辛,是我一个外行人永远无法亲身体会的。但察觉他已微微驼背,便知他这十多年坚守的不易和辛劳。
我问他咋想到来上海开餐馆的,他笑呵呵地咧开嘴道:“这块河南人多哩,想着应该吃不到地道的家乡菜,就跟俺姐来了呗。俺们这一来,就住下了,一住就是十多年。上海已然是第二故乡了。每次看到一大堆老乡来俺店里,真得劲。恁可明白?”
我颔首微笑:“中!”
每个人若是从事的职业是自己所喜欢和热爱的,我想即便再苦也能咀嚼出几分甜味来吧。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老沈开大货车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
今年他刚四十出头,已显出几分疲态。他常自言自语:“开不动了,存点儿本,回老家得了。”
虽然在上海开货车工资高,包吃包住,还有各类保险。但他还是心牵老家,放不下父母和尚且在家乡念书的孩子。
每每失眠时,他便翻看全家福,这张照片在他的手机里存了好几年了,是他唯一的心灵慰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在上海也有许多来自沈丘的老乡,但孤独感依旧如影随形。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老沈外出打工挣钱,每个月都转账至少一半收入给在家务农的妻儿老小,他常唠叨这就是为人儿、为人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倦鸟归栖,自甘认命。
今年末,老沈竟心生出几分倦意来。
他对我感慨道:“天天开车,危险系数高,很怕自己哪一天出意外。而自己是整个家的顶梁柱。年轻时,也曾意气奋发,踌躇满志,希望自己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如今或许真的是老了,只想要那一夜静谧的星空,守望着自己的家人便好。”
时代在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每一个异乡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心情故事。背井离乡,都是为了更好的明天,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质量。
幸福与否,去留与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浓浓乡音,家乡的味道早已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和基因。
年少时,我们渴望走出去看一看世界;但当岁月更迭,年龄渐长,却发现牵动着我们心的那一头始终还是那个“原乡”。
这便是我们中国人世代根脉的传承和延续。
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在这里给每一个“追梦人”送上一份祝福。
愿大家梦随心动,心随梦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