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郝晓东老师的《空间》一课,对缔造完美教室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教室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空间,按照人类学的解释,空间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在空间中,总存在于一个以“家”为中心的点,或者称内部空间,这个“家”不一定物质层面的房子,而是指精神意义上的家园。它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房子、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润泽的教室,也可能是一个有共同愿景、使命、价值观的共同体等等。内部空间给人以安全感和稳定感。
安全感来源于秩序感。自由的前提是纪律,有秩序的课堂,给学生以安全感。整理属于人在处理与空间关系中最基本的能力。整洁的教室给学生以秩序感和稳定感。
愉悦是安全的高级表现。要使空间充满舒适和安逸,避免冷漠而无个性。应使空间与人发生联系,有自己的回忆。
给予以上理论,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让教室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那么,如何才能将教室打造成家园呢?有以下几点:
一,有寓意的名字。
不论是何名字,都应该是体现师生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如种子班,寓意着学生在教室中成长、发芽,毛虫班,寓意着学生终会羽化成蝶。
二,班徽、班旗、班歌、班训。
在班级名字的基础上设计以上班级文化。这些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也是与空间建立联系的方法。
三,布置教室
教室最重要的装饰是师生的作品,包括大家共同生活过的照片和文字,乃至孩子们的绘画、手工作品摆放绿植,养花,开辟图书角等等。绿植、花卉最好学生自己种植,这样倾注了学生的感情,才能使空间与人有了联系。
四,课程
课程是与学生联系的最直接的方法,好的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的机会,体会自我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