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运动员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多次夺金的里约奥运会“洪荒少女”傅园慧。她因为比赛结束时采访的视频,被热心网友制作成了“表情包”,走红网络。
之后又因为在和父亲一起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中表现出的自信、乐观、细心等优秀品质,更加备受推崇。
而且,媒体不约而同的将小傅“成才”归功于傅爸爸的“鼓励教育”。
那么,是不是只要“鼓励”孩子,就能成才?
001 《终身成长》这本书给出了答案:NO!
鼓励有用。
但如果只是用固定型思维模式,一味赞美孩子的智力和天赋,是无用的!
短时间看孩子确实热情高涨,一旦碰到棘手的问题,自信心便不能持久,积极性随之降低。
甚至变得害怕努力!因为家长习惯表扬孩子聪明,给孩子一种错觉,“我很聪明,不需要努力”或者“爸爸妈妈喜欢我,因为我聪明,如果努力了还不成功,爸爸妈妈肯定会认为我笨,不喜欢我。”
身为父母,为了孩子的成功,可以付出一切。不曾想,固定型思维的鼓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那该怎么做?
002 当孩子获得成就时,我们要赞扬孩子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以及通过他们自身坚持不懈的实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你的进步表示你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个任务有一些难度,但是也具有挑战性,你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003 那么,孩子失败了怎么办?
傅园慧在小学初期,数学很差,老师家访吐槽批评,小傅爸爸知道女儿偷听,没阻止。但是,他向老师保证女儿数学马上就会拿名次。
004 在老师走了以后,傅爸爸再次对年幼的傅园慧表达信心,同时指出她需要更努力,接着给出建议和指导。后来,小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005 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用成长型思维告诉孩子真相,同时教给她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
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不仅不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反而帮助孩子掌握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
教会孩子成长型思维方法,还怕孩子不成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