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文章有感
文章表达了两个意思。
一个说,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他们应该进入自己魔幻精彩的世界。
可是多数父母,担心孩子以后会经历痛苦与磨难,所以想要主导孩子,让孩子按照父母的设计成长。
可知孩子也会在自己的精彩世界里遇到勇敢、爱和精彩。
父母应该放下焦虑,让孩子自己慢慢成长,自己迭代。
我不会强迫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陪伴他经历生活的精彩。
第二个是说,人就是这样,越是没吃过苦的越悲观、越沮丧、越没有信仰,吃过苦的反而乐观阳光。
就像某明星所说,很少有封闭自己的那种悲观的运动员,但是他们背后吃了多少苦,你很难想像。
有一句真理,告诉正在经历痛苦的人们: 坚持住,眼前的困境,一定会过去。
感:
自由与管束
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还是在父母的严格管束下奋斗,一直是现在父母们的矛盾。
孩子自由快乐成长,是孩子与家长都想要的生活方式,可是家长又会担心,若孩子小时候没有经过严格塑造,会误了他的未来。
比起对未来的恐惧焦虑,多数父母还是选择了严格管束,不免又担心孩子因此会失去精彩、活力、心理健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其实,孩子需要自由快乐的生活,也需要严格管束。家长需要做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使自己具备这种能力: 调控这两种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需求。
做任何事情不都有水平高低之分吗?
痛苦的两种身份
痛苦,确实让人恨,但它又是应该让人爱的东西。
前不久那个美国的大法官,在儿子毕业典礼上说的话,我一直记忆深刻:“孩子,我祝你不幸且痛苦……”
痛苦,是坏东西,却也是不可或缺的好东西,人的成长离不开它。
地藏王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选择入地狱就是选择痛苦,当你选择痛苦的时候,你的成长就开始变得截然不同,那位大法官拥有菩萨智慧。
思:
在不确定与确定之间。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我们都清楚知道过去的经验。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心怀敬畏,为了缓解这种恐惧,我们选择信任已经确定的经验。
经验固然有价值,可是个人的经验相比世界的广阔,实在渺小,过于强调经验,必然禁锢了多种可能,缩小了边界,就是自绝于未来。
正因为我们看未来时一片迷茫,所以我们更有可能选择紧盯现在,并可能失去未来。
就像父母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勾画孩子的路线; 就像一代代老人与儿孙的代沟长期存在;就像很多企业将要错失智能化的到来。
失败与痛苦都是台阶。
一句老生长谈: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成长,成功终究还是属于有心的人。
把失败真正作为锻炼的机会,而不是避之不及的恐惧,人一生的意义,从来都是在困苦中修来。
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浮在表面,不值一提,人间正道是沧桑。
行:
学习是一生的事,因为学习才能紧跟未来。终生学习是一种信仰。
让自己拥有这样的观念: 把痛苦当做阶梯,依靠时间的力量,每当痛苦来临,拥抱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