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应该学会画画(一):“画画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

“画画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

凡高自画像

文森特·凡高是个敏感、抑郁、孤独的少年,

27岁之前,他的生活是一系列的失意、痛苦和挣扎。

6岁时,他就因性格孤僻,不得不辍学。

8岁时,家人受不了他的过度沉默,又将他送往寄宿学校。

然而,他受不了学校的束缚,一次次逃回家中,又一次次被送往学校。

如此反复折腾,他终于熬过了苦闷的少年时代。

15岁时,他进入叔叔所在的古皮尔荷兰海牙总店当学徒。

在这里,他一度想要成为一名职场精英,像他的上司那样。

然而,过分爽直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上司。

他终于被借故调往他所陌生的伦敦分店工作。

在伦敦,他语言不通,性格内向,除了上班,终日呆在住处。

他有一次与他所欣赏的画家乔治鲍顿相遇,但没有勇气上前交谈。

在伦敦,他日渐消沉,骨子里的自卑愈加写在脸上,

海牙来的朋友看他,觉得他“太厌世”。

凡高画作


他曾经试着对异性表达过几次好感,

但总是嫌对方太啰喽,中止了交往,

他与一位被遗弃的怀孕女人同居过几个月,

这也许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段亲近女人的时光,

然而为此,他惹怒了教他画画的表姐夫,

对方与他决裂。

为了让家人对他重新接纳,他认真地考虑结婚,

为此看了一系列与爱情和婚姻有关的名著,

当他向新寡的表姐凯·沃斯求婚,遭到了拒绝,

与家人也闹得更僵,此后他离家出走。

他生命中唯一的朋友和支持者是他的弟弟提奥,

无论他多么落魄,

弟弟总是接纳他,并用金钱资助他,

成为他生命中除艺术、或许还有上帝之外,

(有一阵子他对宗教产生了狂热)

唯一尚能让他感知温暖的事情。

凡高画作


大概27岁左右时起,

画画进入他的生命,

尤其是鲁本斯的光与色彩,

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令他陶醉,

让他心胸开阔起来,

画板上的色调从此变得明亮。

作为一个接近中年才真正拿起画笔的人,

绘画之于他,

不是牟取功名和利益的方式,

他画下去,是因为他“不得不画画”,

画画成为他生命中的光,他活下去的意义。

他拒绝绘画传统,不关心“正确的表现方法”,

他根本没兴趣用图画去“精确表现大自然”,

他只想用画画,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

几乎是依靠接近中年时的自学,

他创造了一个独特而灿烂的光影世界。

凡高画作


他在一声枪响倒毙于一片麦田之际,年仅37岁,

专门从事画画不过10年光景,

开始画油画不过7年……

然后他的名字却成为绘画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

100年来,无数颗心灵被他制造的图像中

那孤独与博大、压抑与疯狂的情绪所震惊

一个孤独了一辈子的人,

通过画画,

让他的内心化作了永恒

凡高著名画作:《星空》


人为什么要画画?

因为当全世界抛弃你时,

画画可以是拯救你灵魂的方式,

有了画画,你可以抛弃全世界,

却仍然能够被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

凡高自画像


与凡高同时代、甚至有过一段神秘交往史的法国人保罗·高更,

同样被艺术的神秘力量击倒,

乃至他在年近40岁时,

放弃体面的证券经纪人工作,

抛下在巴黎稳定、富足的生活,

甚至宁愿担起“抛妻弃子”的恶名,

冒着生活落魄、晚境凄凉的风险,

成为一名专职的画家,

为此,富于人生哲思的英国小说家毛姆,

写了一部以他为原型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近百年来,本书风靡全世界,

涉及的人生议题引起了一代代读者的沉思

书中主角面对别人“你为何要如此”的诘问时,

回答道:

我必须要画画,我由不了自己。

一个人要是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无关紧要,

反正他得挣扎着出去,

不然他就得死掉!

高更自画像


“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人,

在别人看来可能凄苦、孤独、不值得羡慕,

然后那种内心的巨大快感和满足,

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高更画作


美国积极心理学领军人物契克森米哈赖将这种感觉,

称之为“心流”,

艺术家沉浸在艺术创作中,

为一幅作品而浑汗如雨、如沙汀孤鹜般浑然忘我时,

往往首先不是为了那幅作品所可能创造的回报,

那种高度沉浸、有如吸毒般快感的体验,

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欲罢不能的“回报”!

高更画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