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观念的水位》和《月亮与六便士》又引起了我对普适哲学和个人哲学的思考,普适哲学的要求是普遍的,最好人人都遵守的道德准则,而个人哲学对这种道德明显的不感兴趣,在个人哲学眼里根本没有道德准则可言。所以可能由此误解遵行个人哲学的人是自私而无道德的人,如果人人都遵行个人哲学的话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
01 个人哲学也能通往和谐社会
于是我就顺着这个思路想了下去,想到了如果世界都奉行普适哲学与世界都奉行个人哲学,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都将可能会是一个和谐社会。《月亮与六便士》中描写的斯特里克兰是一个遵行个人哲学的典型。书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叙述者:“你显然不相信这样一句格言:你应该这样行动,使你的每一个行为都能成为普世准则。”
斯特里克兰:“我从来没听过这句话,但它纯属胡说八道。”
叙述者:“嘿,这可是康德说的。”
斯特里克兰:“我不管是谁说的;纯属胡说八道。”
斯特里克兰完全不在乎道德,不在乎普世准则,他只是一个跌进水里的人,“一个人跌进水里的时候,他用什么姿势游泳,游得好与差都不重要,他必须游上来,不然就会淹死。”他只是一个完全走在梦想道路上的人,在对比人的道德责任上,他可以对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合伙人都不负责任;在外界与自己的关系上,他亦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谴责,不要求外界对自己的认可;在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上,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只是一个落水的人,他可以没有钱,没有安逸的生活,失去视力,失去健康,这些都毫不在意,也就是说就算他处在一个不道德的世界里,遭受各种不道德的攻击,能影响到这么一个个人哲学的坚定遵行者内心的和谐吗?这又让我联想到汪曾祺先生《受戒》小说集中《皮凤三楦房子》那一篇写的“世上竟有这等怪事:挨整的已经觉得无所谓,整人的人倒是耿耿于怀,总想跟挨整的人过不去,好像挨整的对不起他。”这挨整的人是多么的平和啊。
一个遵行个人哲学的人,既然眼里没有道德,也就不会有别人对他的不道德,真是达到了内在的和谐呢,而这种和谐的外在表现则在于如斯特里克兰这般跌进水中的人,只想着在水里扑腾哪有功夫去对其他人干上些什么事呢?而且“被梦想俘虏的恶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斯特里克兰和个人哲学遵行者们早就做好经受噩运的准备,对生活的苛求不会太多了。
(书中叙述者好像谴责过斯特里克兰对施德罗伟夫妇干了什么事情,我还没看到,没看完,但按照我的体验和想象,一个人的个人哲学若不是杀人放火,又怎么会过多的干扰到别人的生活呢?)
02
普适哲学易行而难达最终目的
《观念的水位》当中,关于道德准则的形成则存在一种压迫性的感受,也即这种道德准则普及之后形成的和谐社会是有一种压迫的。“眼前这个人,这个在更大的权力面前陷于无助和恐惧的当中的‘他’,也可以是明天的我。”“奇怪的是有的人似乎通过推理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有的人却需要通过亲自倒霉才能恍然大悟。”
也就是说道德准则的形成需要外界压力或者是外界的打击来驯化,而外界道德准则是否会运用于本人也是一种外在决定的事情。和谐的状态在于有足够的压力让所有人都能够在推理中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你能够明白陷入无助和恐惧当中的“他”,也可以是明天的我。而当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所谓的压力又消失了,又如何有“无助”和“恐惧”的压力来推行“道德准则”呢?以恐惧为基础的体系注定是不稳定的,也达不到最终所有人“免于恐惧”的目的的吧。
还有书中提到电影《道路》中,因为气候的原因,地球上缺乏食物,几乎所有人都互相攻击,以同类为食,只有两父子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还用自己的罐头帮助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恐惧”在父子心中起着作用吗?是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会陷入困境而有其他人能帮助自己吗?会刚好有那么个人在那种情景中在他们陷入困境时帮助他们吗?我想他们的行为是出于个人哲学而不是所谓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