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唐朝到现代,大部分底层人实现阶层跃升的方式,其实只有一种,就是科考,尽管它不完美,但是一个国家和朝代,在和平年代要想实现长治久安,让底层的人也有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向上流动,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制度,古代人考不上举人,就没有机会当官,现代人考不上本科就没有机会去考公务员,进入官场,也没有机会进入好的企业或者当个老师之类的好的事业单位,其实也差不多,所以要这个社会认可你是一个人才,至少你是一个本科或者以上,不管你愿不愿意,正是这样一套社会规则,使我们父母想尽办法也要让我们的孩子上好的学校,还有各种培训班,人年少的时候不了解这个社会规则,容易叛逆,记得我初中、高中的时候,有些人成绩不是很差,但是因为内心迷茫或者对目前的科考制度不满中途辍学了,我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的如何,但是如果他们现在是打工状态的话,大概率都不会太好,做一些小生意估计可以过好一点,但是概率也比较小,除非家里底子比较殷实。
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没有上本科,等于是放弃了对进入国家、事业单位的机会,放弃了进入好的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机会,打工路上确实是比较迷茫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低学历的人往往工作很不稳定的原因,拿的工资少,假期少,还容易受气,如果能够踏踏实实还好,如果心又比较高傲,不满现状,就会有心理落差,感觉前途迷茫又无力改变。他们可能还妄想跟父辈一样,没有什么文化一样赚大钱、干企业。
一切都是因为时代,如果回到几十年前,大家都没有什么文化,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有机会,可能又会不一样,没有学历的人,头脑灵活、善于学习也能成功,又或者生活在战争年代,大家都顾不上学习,也不需要凭什么学历,很多人也能起来,但是不管怎么说,知识就是力量,善于学习和掌握规律的人不管什么时代都是吃香的,也是这个社会需要的。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肯定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上下五千年,这么多仁人志士、科学家留下的宝贵知识和智慧,如果都不善于去汲取,怎么能说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呢?
总结一句话:好好学习,才能把握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