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啥不上研究生?因为我只想好好活着
很多人问我:“你成绩还不错,为什么不考研?”
我笑了笑说:“我不适合搞科研。”
其实我想说的是:
我不是不想进步,而是更想活在现实里。
我不想为学历而读书,我只想学点能吃饭的东西。”
一、研究生,是学术的路,不是所有人的选择
研究生教育本就是为那些真正热爱研究、有志于学术或高端技术领域的人准备的。
研究生要读文献、写论文、做实验、发核心期刊;
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失败;
要能坐冷板凳,能在知识的深海中独自探索。
可我不是这样的人。
我爱学习,但我更爱生活;
我愿意努力,但我不愿为了“学历”而把自己逼疯;
我想要的是——能让我养活自己、立足社会的能力。
所以,我不选考研,我选多上几个本科,多学几个实用专业,走一条接地气的路。
二、我宁愿多上几个本科,不如多学几门技能
有人说我“浪费时间”,
我说我只是换了一种成长方式。
我可以读一个计算机本科,再学个市场营销;
或者修完法律专业,再去学电子商务;
或者一边学设计,一边考证书、接项目。
我不要求“科班出身”,
我只希望:我学的东西,能让我找工作、能让我赚钱、能让我活下去。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
学历当然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
比起一张文凭,我更在乎:
我会不会做事?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真本事?
三、学历再高,人也得吃饭
多少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发现根本找不到对口工作?
又有多少高材生,最后也只能送外卖、跑滴滴、做客服?
学历不能决定命运,它只是起点之一。
有人靠学历走得远,也有人被学历困住手脚。
我见过太多人盲目考研,结果三年下来,除了论文和导师安排的任务,啥也不会干;
我也见过不少研究生,毕业即失业,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难找。
我不怕吃苦,也不怕别人说我“没追求”。
我只是知道:
人最终是要靠能力吃饭的,不是靠学历撑着过日子的。
四、我选择实用主义,是因为我得先活着
我不是不尊重科研,也不是否定研究生的价值。
我知道,这个世界需要科学家、需要理论家、需要工程师、也需要思想者。
但我也知道,这个世界更需要:
懂编程的程序员;
会剪辑的视频编辑;
会运营的新媒体人;
懂客户、懂市场、懂落地的人才。
我选择了这条路,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
我不是去象牙塔里做梦的,我是来人间谋生的。
五、人生不该只有“考研”这一条路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个观念:
“考大学是为了考研,考研是为了进体制,进体制才能安稳一生。”
可现实告诉我:
有些本科生比研究生更能干;
有些人边工作边自学,反而成长更快;
还有很多人,根本不适合做学问,却硬着头皮往上冲,最后落得身心俱疲。
人生的路,不止一条。
有人适合做研究,有人更适合动手实践;
有人适合当教授,有人更适合做销售;
有人适合写论文,有人更适合开公司。
关键不是你读了多少书,而是你能不能活得好。
六、结语:我选择接地气的路,不代表我不上进
我之所以不上研究生,并不是因为我懒,也不是我不爱学习。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成长。
我愿意花四年时间学两个专业,不如去闯一闯社会;
我愿意把精力放在实操上,不如去实习、去兼职、去积累经验;
我愿意早点进入职场,而不是继续耗在学校里等待不确定的未来。
我不是不努力,我只是更务实。
我不指望靠学历翻身,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学、肯干、肯拼,
我就能养活自己,也能活得体面。
毕竟,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考试,
更是为了——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城市有情 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