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光舞者 微信ID:wxjdwx666
在我工作过的一所山区完小,有一对30多岁的夫妻,男的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女的是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他们在这里已经教了10多年的书。这所学校地处深山,群山环绕,学校就在山窝里,身处其中就如在井底。学校到县城要转两次车,得用大半天时间。学校的操场是红色的泥土坝子,校舍是两幢三层的红砖楼,外墙没有粉刷,红砖和水泥直白地裸露在外面。学校附近有一个小集市,名叫“烂窖田”,地如其名,一逢雨天,稀泥烂窖,得穿雨靴才能走,一不小心,人走了,鞋还在泥里。
可就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粗陋肮脏的地方,这对夫妻却丝毫没被外界的环境同化。每天,男老师都要把自己小小的两室一厅认真地拖上三遍,水泥地皮在光线的照射下泛着青黑的光。房间里的家具不多,但整齐有序,一尘不染。窗台上的绿植,郁郁葱葱。他们是碟片发烧友,每次清扫房间,女老师都要把收藏的300多张CD盒精心地用抹布擦拭一遍。
平时出门,几乎看不到夫妻俩的衣服是皱的,皮鞋总是黝黑发亮,这都要归功于女老师精心的打理。女老师是学校的业务尖子,她教书认真细致,班级管理有条不紊,多次被为各类先进,是当地乃至县里的名师。就在我调走不久,女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在县里是第一个。再后来,夫妻俩被成都的一所学校看中,双双到了成都发展,女儿也考上了成都的一所知名大学,一家人在成都安定下来。
这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真实故事,令人深思。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西方也有一句谚语叫“刷不了马桶,就当不了总统”。虽然中西方文化差距甚远,却道出了“小事做不好,何以成大事”的相同道理,可见打扫是一种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正面影响。
打扫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劳动,但在这种普通的劳动中,却蕴藏着丰富的生活哲理。仔细想来,还真有不少益处。
打扫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整洁与否,关乎单位形象,个人形象,给人以美感。勤于打扫,让我们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的情绪会变得平和、舒畅,远离烦躁、焦虑。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夫妻双双做家务,幸福感会更高。整洁卫生的环境让人拥有健康,自不必多说。
打扫能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己动手拾掇出来的洁净环境,我们会更加热爱和珍惜。反过来,越是热爱和珍惜,我们就会主动去保持和打扫。不爱打扫,其实是懒惰的表现。在打扫的时候,人们会暂时忘掉烦恼,投入到眼前的劳动中,看着干净整治的屋子,会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扫着扫着,心情慢慢会变得开朗起来、豁达起来,对人生会有一种更新的认识,产生出人生的更高境界。人生就像一间屋子,不打扫整理就会垃圾满地、杂乱无序。经常打扫就会干净整洁,充满阳光。
我现在工作的单位上有一名职工,不到一年就退体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阿哥”。阿哥性格开郎,为人热心,工作认真。几年前,他被查出患有肺癌,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除了每半年一次的例行体检外,患病的事实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绪,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干嘛。回到单位后,他继续发扬以前的好习惯,坚持义务打扫职工宿舍的卫生。每天清晨6点,阿哥准时起床,先到楼顶跑步半小时,再做100个俯卧撑后,就开始认真地打扫楼道、洗衣间和厕所的卫生,只要他在,天天如此,从未间断。最近几次的复查,阿哥肺上的阴影一点也没扩大。
打扫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从小做家务的孩子会比不做家务的孩子做事能力更强,幸福感更高。打扫卫生,整理屋子时,把物品有序地摆放到固定的地方,下次取用的时候就能很快地找到,在打扫中人会形成归类整理的思维,养成做事情条理清晰,井井有条的习惯。办公桌、家具不允许有一丝灰尘,地面不允许有半块儿垃圾,让人养成做事严谨,精益求精的好习惯。
意识到打扫有诸多好处,我也开始恶补这一课,痛下决心,彻底改掉过去懒懒散散、邋邋遢遢的坏习惯,坚持每周自己动手做一次家里和办公室的卫生,抹、扫、拖、摆,一个环节也不落下。洗好的衣物叠放整齐,穿之前熨直烫平……
打扫,不仅让我们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更让我们心态阳光,工作更加高效……
打扫,可真不是件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