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离不开关系。我们不但需要这样那样的关系来处理各种事务,我们本身的情绪也受各种关系状况的影响。
人人都需要、渴望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的质量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想写写如何让亲密关系生存下去。
一、为什么是生存而不是更紧密?
为什么我的标题是如何让关系生存下去,而不是让关系更加紧密呢?你可能会说维持关系也太容易了吧。
从我自身的感情经历来看,我认为越亲密的关系,如果相处不当,反而会越脆弱。
过年期间因为一件小事,老公在娘家大发脾气,致使我和他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他和公婆之间更是水深火热。一向顾全大局、感恩的他让我觉得既意外又失望。
老公的行为像朝我身上泼了一盆冷水一样 ,一下子从浓浓的节日气氛堕入到地狱中去。我反应过激,开始失眠,连续两个晚上没怎么睡觉,我不停地想,想他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越想就越睡不着。
我对他的期待并不高,希望他能多关心我和孩子,能够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目标更加一致一些,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我想得太当然了,他并不能做到。
一方面是我的期待,另一方面是他无言的抗拒。随着双方张力一点一点的增加,我们之间的关系就绷得越来越紧。一有风吹草动,就有断掉的可能。
而他的经历或许和我相似,不然也不会失控、大发脾气。
结合在学的王烁•30天认知训练营中的一讲《情感:越亲密越脆弱》,我意识到自己总是渴望着和丈夫更加亲密。但是这样做反而会隐藏关系破裂的危机。
关系越亲密,意味着你对对方越信任。而当对方一旦做出违反你期待的事情,破坏你信任的事情,你的意外感就越强烈,你受到的打击和伤害也会更大。
在受到巨大伤害的情况下,人更有可能想到的是结束关系,而不是原谅。这是人的自我保护行为。
二、究竟是谁伤害了你?
想起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里依萍的一句台词:我们像冬天里的刺猬一样,离得太远不能够相互取暖,离得太近又会互相伤害。
但,允许我们受到伤害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不应该毫无保留地相信一个人。事实上,对任何事包括复杂的人性,我们都不应该全信,而是保留相应程度的怀疑和灵活的空间。
从科学角度来说,人有时候连自己都无法理性掌控,经常会失控。那么人试图去约束别人,使其做到百分之百地合自己心意并不明智。既然如此,又何必把幸福寄托于另一个人呢?
况且,不管我和另一个人的关系多么紧密,我多么爱他,他多么爱我,他还是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他还是有可能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
不论这个人是你的伴侣,挚友,父母或者是孩子,任何一个你深爱想要和他保持亲密关系的人。
从概率角度说,假如对象有99%的可能是完全值得信任的,但仍有1%的可能会做出一些离谱的事情。为了节约运行空间,我们的大脑这样识别概率,它认为99%就是100%,一定会发生,而1%就是0,一定不会发生。这是我们大脑的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了,你的相信程度越高,你受到的伤害越大。所以,你还愿意100%的信任一个人吗?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也并不应该存在。
王烁老师说:
我们皆凡人,好朋友之间容不得有隙,越好越不能有隙,有隙便有大事。
我们的关系好,还要给这个好加一个适当的权重,给予彼此犯错的空间,增加关系的弹性和生存几率。
三、如何维系关系?
一个年近50的同事跟我讲过她的婚姻,她与老公几十年来很少争吵。
怎么回事呢?原来,她结了婚之后,一直忙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事情,根本无暇去关注老公。等到孩子大了,出国留学了,自己的工作也顺风顺水了,然后,她才意识到老公身上有这么多的问题,这时离婚也太晚了。
给予对方空间,给双方的关系一个喘气的机会,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这样的人,关系更容易存续,并且,关系质量也不会太差。
与这样的人相处,大都轻松愉快,皆大欢喜。
想要关系存续下去,功课还是要自己做。越是亲密关系,就越需要经常滋养,而不是认为关系好就可以胡乱提要求约束对方。
王烁老师从更高的层面上说,虽然每一种关系都不是完全靠得住,但是千万不能因此就从各种关系中抽身而退。相反,没有一个关系靠得住,你才应该去扩展自己的关系网。
多元、丰满、充实的关系网,特别是多元、丰满、充实的亲密关系网,而不是情比金坚的单一关系,才是我们情感的归处、安全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