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DT有效,我试从史蒂芬•柯维的最后一本力作《第3选择》中选择一个角度来解读FDT的有效性。
FDT特别强调团队协作的价值,一个团队只有不断地突破舒适区才能真正发现团队协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第3选择》中强调“协同原则”,
举例:1台机器以306吨/平方厘米的压强可以折断一根铁棒,折断一根大小相同的铬棒需要357吨/平方厘米的压强,折断一根大小相同的镍棒需要408吨/平方厘米的压强。三数相加是1071吨/平方厘米。因此,如果将铁、铬、镍合成一根金属棒,那么这根金属棒能够承受1071吨/平方厘米的压强,对不对?
错!将铁、铬、镍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金属棒能够承受1530吨/平方厘米的压强!这459吨/平方厘米似乎是凭空产生的。合金的强度比单种金属相加的强度高出43%
协同原则对人同样适用。人们可以合作完成凭个人力量无法做到的事情。
然而要创造协同,必须要先改变认知,
从不是我的方法,就是你的方法,改变到我们的方法;
从不是我打败你,就是我妥协,改变到共赢;
从不是我的团队、就是你的团队,改变到我们的团队;
从不是逃避,就是对抗,改变到选择协同。
改变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第3选择事实上是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协同的定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决定放弃成见、迎接挑战的硕果。它关乎激情、活力、创造力以及创造更美好新现实的冲动。协同的本质是创新!
FDT之所以有效,就是通过克服“欠缺信任、惧怕冲突、缺乏承诺、推卸责任和无视结果”这五个障碍,建立团队成员间相互信任、能够展开有建设性的争论、对共同讨论、争论后达成的团队目标给出郑重的承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彼此负责绝不推诿,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
同样是碳元素组成的两种物理特性完全不同的物质就是金刚石和石墨,一个是无坚不摧,一个是柔韧无比,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分子的组织方式。而FDT就是关注一个团队的组织方式,在组员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改变的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团队就悄然发生了改变!
如何实现协同?如何获得第3选择的思维?有一个四步转换思维的模式:
在FDT的工作坊中,大量的使用就是第3选择的思维,利用6顶思考帽的思考方式,最终形成“我们协同”的工作目标、工作路径图和工作规范。
FDT工作坊中,就是采用这样的四步法创作协同的,第一步建立信任,通过个人经历练习、DISC行为风格评测,促使成员在团队面前敞开心扉,实现了在团队中”我看到了我自己“。第二步掌控冲突,在通过冲突契约建立、个人成长环境中的冲突风格形成以及DISC行为风格中给出的冲突线索,更好地实现“我看到了你”。第三步明确承诺,通过主题目标体系的建立,实现“我找到了你”,而且通过后两步共担责任和关注结果来实现“我与你协同”。而且在第四步共担责任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强有力的工具就是团队有效性练习“TEE”,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团队成员集体照镜子,实现“我看见了我”“我看见了你”。
我个人的理解:
FDT是一口高压锅,在短暂的时间里实现了团队成员的认知改变。
FDT是一面大镜子,团队成员需要知道改变的是否合适。
FDT是一场马拉松,因为认知的改变到行为的转化,需要时间,绝不是一蹴而就。
如果你希望团队在2017年向更具凝聚力的状态迈进的话,可以用FDT的方式进行催化!
张大海祝大家在2017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团队健康、心想事成!